密码:

应高度关注粮食精加工引发的浪费问题


在我国居民直接食用口粮中,大米占比呈上升趋势,但我国粮食生产资源有限尤其是稻米生产资源严重不足。生产稻米一要地,二要水。而我国西北有地缺水,东南有水缺地,西南地水都贫,东北近几年开发三江平原湿地种水稻,潜力已经基本挖掘完毕。去年以来,我国旱涝灾频发,更是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为了国家粮食及食物安全,为了国民身体健康,九三学社社员、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参政议政部副部长阎凌云和民革山西省阳泉市委副主委张文英,不约而同地撰写社情民意信息,呼吁高度重视粮食加工过程中的损失损耗问题,提倡节约。

粮食“精细化”加工浪费惊人

我国根据加工的精度,制定了大米的国家标准,即糙米、标二米、标一米和精制米,后来还出现了经过抛光工艺加工的特别精制米。标二米的加工为脱去稻壳后再碾一到两次,因为保留了很大一部分大米营养素,因此国家以标二米作为市场供应的标准米。标一米和精制米相比较,因加工深度加大,稻谷的出米率约比标二米减少了2%到4%,特制米出米率则比标二米低了15%。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稻米抛光工艺1985年开展起来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习惯于吃精米精面。目前,标二米已从原来的主流品种沦为边缘品种,而包括标一米、精制米在内的“特供米”市场份额大增,以高达9成以上的占比成为主流品种。据中国粮食行业协会2008年统计,当年的4783万吨加工的大米中,标一米占61.6%,精制米占30.6%,标二米只占5.5%。

民革山西省阳泉市委副主委张文英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算了这样一笔账:现在全国年产稻谷约为19500万吨左右,可产标二米13650万吨左右。如果我国每年有20%的稻谷被加工成特制米,大米的损耗量约就为400万吨。如果不加以遏制,任由精制米的生产额继续增加,大米损耗量将会高达2000万吨,相当于1.3亿人一年的口粮。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阎凌云则指出,精制米加工不但数量损失太大,而且营养素损失严重,不利于人们健康。大米中许多营养素如赖氨酸、苏氨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5、维生素B6及其他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都是人体必需的,而且具有功能生理活性,食入后容易吸收。精制米加工后造成营养素缺失,粮食加工企业又将合成的某些营养素以添加剂的方式掺进去,添加的营养素是以混合的物理状态进入人体,不符合营养物结构配比,难以吸收。

粮食精加工不仅加大了自身的损耗,浪费了营养价值,而且也浪费了水电等资源和人力成本。张文英和阎凌云在社情民意信息中都同样算了一笔粮食精加工的资源成本账:目前,加工一吨大米需要耗电50-70度,其中抛光工序则需要用电15度左右。如果全国的大米都要抛光,则每年增加用电2万亿度以上,若以当前20%计,则增加4000亿度。抛光的下脚料仅仅能作饲料用,差价损失也很大。其中,在加工过程中也浪费了大量用水,产生了大量的废水。人力成本也是巨大的,增加一道工序就要增加一些人力,就要增加经济收入的支出,这一方面也是不容忽视的。其实不仅大米精加工浪费各种资源,精加工面粉和粮食食品也浪费各种资源。

应从标准上、制度上限制粮食精加工

“民以食为天”、“无粮不稳”,粮食安全关系到13亿人的吃饭问题,绝不应被忽视。减少流通过程特别是加工过程的损失损耗,正是确保粮食安全的一条重要途径。

为此,阎凌云和张文英都认为,国家有关部门的首要任务,是出台相关规定,采取有力措施遏制食品加工特别是大米加工的粮食损失、资源浪费问题。对大宗食品加工要实行工艺许可,对因加工过精过细而造成损失、危及健康的工艺环节应予取消,如大米的抛光工艺等。应从量和质两方面权衡,制定大米的国家供应标准,即糙米、标二米、标一米和精制米加工比例。按食品的精细度定税率,越精细则税率越高。对有利于人们健康或资源节约的加工食品,政府可给予减税、免税等政策性支持。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应进一步修改粮食加工的有关标准,尽量减少粮食加工过于精细化的有关标准的内容,从标准上、制度上对粮食加工精细化的问题加以限制。

阎凌云还建议主流媒体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树立健康、正确、节约的消费观念。弘扬“节约为荣,浪费可耻”和“一日三餐,粗细搭配,有干有稀,浓淡相宜”的优良膳食习惯及文化理念,提倡科学饮食,抵制商业的过度渲染,让全社会都关注食品的安全和营养,让每个人都树立健康饮食的理念。

张文英则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大力宣传粮食精加工的不利影响和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的政策方针,使人们接受这一理念和认识,在全社会营造禁止粮食精细化加工的良好社会氛围,引起全社会成员的对此问题的广泛关注。(奚冬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