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海上了中学,但我祖籍吴县,今天来到故乡的中学,与老师、学生一起交流,特别高兴。”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10月13日来到苏州木渎中学。在与400多名师生半个多小时的交流中,王志珍朴实地告诉师生,中学阶段培养对科学的兴趣最重要,想做科学家,就得专注、投入。
王志珍,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物理系,多年来在蛋白质折叠、折叠酶和分子伴侣、胰岛素A、B 链相互作用及重组等研究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她曾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次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及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7年被评为第六届“中国十大女杰”。
面对400多名师生,王志珍始终话语朴实、亲切,对教育、科研满怀深情。她说:中学特别是初中,不用逼得太紧,要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环境,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思维能力,让他们充满“想法”,心中不存“权威”,养成敢于质疑的品质;现在很多孩子因中学学得太苦,进了大学后就不思学习了,这很可怕,因为大学时期的学习非常重要,需要刻苦地去学。
地处天平山麓的木渎中学占地500亩,背依青山,校内树木葱郁,溪水潺潺,学生运动天地广阔,清晨傍晚,随处可见学生健身强体的身影。了解这一情况后,王志珍分外高兴。她告诉学生:“锻炼身体太重要了,我就是个体育爱好者,中学时代,还是校体操队队员呢,拿到过国家体操一级运动员的证书。”70岁的王志珍,面容依然清秀,身材依然修长、挺拔,精神矍铄,神采飞扬。她继续说:“体育锻炼真能让人受益一辈子,不光带给人好体质,还会培养你的创劲、韧劲,给你很多很多的生活乐趣。科研中做一个实验有时要连续十几个小时啊,没有一个好身体,你怎么能坚持住呢?”王院士的现身说法充满说服力,她的话音刚落,师生们的掌声就阵阵响起。
在现场对话中,一位培东班的学生想到央视最近关于幸福的调查,一把抢过话筒问:“作为科学家,王院士,您的幸福是什么呀?”“发现一个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做成功一个实验,这些都会让我非常幸福。”王志珍笑着表示。她同时也告诉同学们,搞科研不仅需要兴趣,更需要一种精神,而科学家的幸福就源于这种精神:“进入实验室后,我会非常专注、投入,这也是一个科学家必须具备的品质,今年的国庆长假,有6天时间我就在实验室中,大年初一我也经常在做实验,没人要求你去,逼你去,但你自己会去,挺高兴地去。这样的专注、投入会让你忘掉许多事情,有时我会搞不清楚自己是不是吃过饭了,吃饭时到底有没有吃鸡,看到碗边的一堆鸡骨头,我才知道自己吃过了,呵呵,很多搞科研的人都这样啊。”说到这儿,王志珍不由得笑起来,师生们也笑了起来。在笑声中,学生们的心被触动了。走出报告厅后,一位学生告诉记者:王院士的话,我相信的,这其实就是一种献身科学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