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至6日,九三学社中央原副主席、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主任委员洪绂曾率专家组对宜昌市“十二五”规划编制进行咨询指导。九三学社湖北省委主委、省政协副主席郑楚光,中共宜昌市委书记郭有明,市领导廖达凤、吴静、李德才等陪同或参加座谈会。
听取了宜昌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情况汇报后,洪绂曾说,规划编制符合党中央精神,较好地结合了宜昌实际,思路清晰,目标宏伟,有一定的高度、深度。经过“十一五”快速发展,宜昌形成了较好的经济基础,在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大成效。编制“十二五”规划,要认真分析、反思“十一五”的发展,总结经验,找准努力的方向,提高指导未来5年工作的针对性。
洪绂曾及专家们建议,“十二五”规划要充分体现科学发展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找准城市定位,分清总体定位、功能定位和产业定位,把握转型、民富、改革三个关键词,突出六大重点任务,即平稳发展、转型发展、统筹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宜昌和全国一样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时期,在加快二产业发展步伐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同步可持续发展,在加快城市发展的同时,要做好区域统筹和城乡统筹的文章,实现县市、农村与城区同步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方式,要加大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依靠科技创新来实现。生态将是宜昌未来最大的特色和优势之一,要保护和利用好这一资源,工业产业布局、扩张要充分考虑环境容量,坚决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农业发展要突出提高农产品品质,努力生产绿色、健康、自然的农产品;发展旅游业要挖掘生态和开发文化资源,增加旅游的厚度。“十二五”规划要更加突出民生,更注重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让最广大市民共享宜昌改革发展成果。
郑楚光表示,宜昌生态环境好,要保护好这种资源,突出战略性新能源产业,经济发展要与人民群众生活改善同步增长。
加快产业转型的支撑就是科技创新,引进高端人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发展循环经济结合起来。制定和完善各行业节能降耗标准,推进节能降耗重点项目建设,逐步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工艺、技术和产品。
同时,大力推动以节能降耗为重点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动技术进步,以及降低再利用成本的技术等,为循环经济的顺利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