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王博做客九三讲堂:中国哲学中的爱与宽容


9月26日,北大哲学系主任王博教授做客九三讲堂,以“中国哲学中的爱与宽容”为题做演讲。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副主席丛斌出席讲座。讲座由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邵鸿主持。

王博从哲学和哲学家如何看世界说起。他说,哲学总是与心灵相关,哲学家看到的世界始终是矛盾的。接着他以“爱”和“宽容”分别概括中国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流派——儒家和道家,指出二者也是中国哲学最大的矛盾。孔子所代表儒家的核心理念是“仁”,所谓“仁者爱人”。因此,儒家重仁爱,强调“二人一体”,并将仁爱之心推及世间万物,最终实现整个宇宙万物一体。而爱的方法则在于推己及人,所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但道家却发现仁爱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产生了“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诘问。于是认为,儒家的仁爱是从自身出发,未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考虑,过度强调可能会带来荒谬甚至悲剧。因而道家主张宽容,要“常宽容于物而不削于人”,主张“道法自然”,要根据事物自身运行的规律发展而不过多干涉。王博认为,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的政治理念至今还有相当大的现实意义。

王博还就爱与宽容的普世性、是否存在终极价值、用宽容概括道家是否准确等问题回答了听众提问。

九三学社中央思想建设研究中心及各专门委员会在京人员、在京社员及九三学社中央机关工作人员60余人到会听讲。(侯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