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增强亲和力 扩大影响力

——九三学社全国获奖新闻作品扫描


新闻宣传是九三学社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前不久,九三学社中央评出2011—2012年度全国优秀新闻作品19件。其中,一等奖2件、二等奖6件、三等奖11件。这19件获奖新闻作品是从25个省级组织选送的65件作品中,经过18名专家根据新闻要素构成要件逐项打分、计算总分并汇总平均分,按照平均分由高到低的排序产生的。这次新闻作品评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全社新闻宣传工作的一次盘点和检阅,较为全面反映了九三学社地方组织宣传工作骨干和机关专职宣传工作人员创作撰写新闻宣传作品的能力和水平。

时评——敏锐的社会洞察力

撰写时评需要具备较为深厚的理论功底、较为宽广的人文视野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19件获奖新闻作品中,有4件时评。

王建民撰写的《政绩考核模式误导中国》,抓住当前许多社会症结,分析许多领导干部热衷于大拆大建、搞花架子、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的原因,即盲目学习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论,而建立的绩效考核模式,误导党政机关及其领导干部滥用公共资源,大搞政绩工程,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三点建议。该文有问题、有分析、有对策,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郑楚光撰写的《唤醒沉睡良知 重振失范道德》一文,开门见山点出了当前社会存在的道德失范现象,提出践行德政、调准法器、以刑辅德、重修政德、重修道德体系、变教化为习惯、以民为本、强国富民等措施,有历史回顾、有现实分析、有中西比较、有官民结合,文笔犀利、文风简约。倪正茂撰写的《扫除人治主义的路径选择》,针对中国社会人治主义盛行问题,提出必须从根本上以法治文化取代人治文化。文中,作者回顾了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人治烙印,是那么的久远、那么的根深蒂固,以至于当代的人们欲建设法治,仍寄希望于上面有包青天式的人物,而自然不自然地对宪法赋予自己权利的忽视。作者鲜明提出,荡涤每个人身上的人治主义毒素,促进法治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哪一天选民人人重视手中那一张选票,让那张选票真正表达自己的意愿时,结束人治主义肆意为虐的日子就在眼前了。徐宗俦撰写的《中国式职称评定的“沦陷》从提出问题、分析弊端、提出建议,环环相扣、短小精悍。

总的来看,4件时评都是从当前社会的现实问题出发,敢于质疑批判,敢于针砭时弊,言语间透视出作者的社会关切和理性思维。

人物——独特的观察视角

撰写人物需要对主人公的深入了解、性格特点的深刻把握、内心世界的深度透视和语言文字的娴熟运用。在此基础上,还要选准切入点、用好生动事、增强亲和力和时代感。此次获奖作品中,有8件人物通讯。

许进撰写的《许德珩夫妇挤钱“聚餐”的往事》,标题紧扣读者兴趣点,看到标题便陡增了读下去的吸引力。作者作为九三学社主要创始人许德珩的后人,开门见山、平铺直叙、以小见大(以挤钱“聚餐”的“小”,见创建九三学社的“大”),通过翔实丰富的史料,再现了九三学社前身——民主科学座谈会,从酝酿、初创、直到九三学社成立的那段难忘史实,情节生动、活灵活现,令人身临其境。陆杰华撰写的《一生的政协元素》,标题出彩活泼,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讲述对“政协委员”的理解,平实而自然。从有了政协委员身份到对这一身份的感悟;对政协委员责任、党派、忧患、服务、协作、创新等6个意识的解读,是对担任10年政协委员的体会,诚恳而真挚。俞珍芳撰写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写宁波市农科院副院长马荣荣为什么选择跟土地和农民打交道的职业,如何培育高产优质水稻品种,如何大面积推广种植等三个方面展示了马荣荣献身杂交水稻事业的感人事迹。王敏茜撰写的《阳光照耀格桑花》,头开得自然流畅,文中每一部分也是娓娓道来,写主人公毅然从平静的日常生活“四重奏”来到西藏挂职,从技术人员向行政领导转型,通过一件件小事让读者去感受、去体味、去思考。文章用《一路格桑花》那充满诗意的歌词结尾,使人意犹未尽。刘玲媚撰写的《紫砂传人融墨韵》标题醒目言简,文中善于捕捉人物个性,写主人公顾治培对紫砂的挚爱,对祖上技艺情感的融入与传承,对大自然观察的细致入微,对中华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内心的反复揣摩、提炼与再创作。人物刻画用“生动传神”不以为过。胡英明撰写的《育种路上追梦人》紧紧围绕水稻育种写主人公黄宗洪的经历、工作和精神世界,用追求使农民过上好日子为梦想贯穿全文,逻辑关系清晰,语言简洁平实。杨绍刚撰写的《悬壶济民映晚霞》,对主人公的医德医术、教书育人、参政议政等进行了全面回顾和评价。杜红梅撰写的《葛会波: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一文,从专业、工作经历、取得成绩,到在九三学社、政协履职,较为全面地描绘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工作作风和人格魅力。

总而言之,8件人物通讯各具特色,有采写某个侧面或断面的,也有全方位展示的;有回顾九三学社先辈业绩的,也有彰显新一代社员风采的;主人公有普通社员,也有社内领导干部;从中可以窥见九三学社新闻宣传富矿之所在。

政论——深入的思考思辩

撰写政论性文章需要对所论述的问题有深入思考和研究,在纵向比较与横向借鉴基础上,把握问题实质,阐示自己的观点,还应避免繁琐八股、牵强附会,力求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此次获奖作品中,有4件政论性文章。

九三学社天津市委撰写的《人民政协民主党派界别建设问题初探》,论述了政协组织中民主党派界别优势,回顾了民主党派界别的历史演进过程,分析了现状不足并提出了建议。张玉芳撰写的《周恩来倡导人民政协文史工作初探》,通过回忆周恩来当年倡导开展人民政协文史研究的初衷,如何做、由哪些人来做等史料,展现了政协文史工作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到今天成为社会文化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过程,脉络清晰、论述简约。李志平撰写的《中国参政党参政能力主要内容和建设原则》,对参政党能力进行了思考,并对其进行了三级层次划分,对其中的重点、支点、关键、基础、保障、主体等进行了解读,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认识。毛时安撰写的《正确把握文化市场化和导向性》,从狭义文化角度,提出文化不能市场化和产业化,必须处理好文化导向性、培育人的精神世界与产业化、市场化关系问题,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问题,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问题,发人深醒、给人启迪。

综观4件政论性文章,更加感到按照科学理论指导、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建设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参政党的重要意义。

消息——及时跟进的短新闻

撰写消息需要客观真实、简明扼要、“多拉快跑”、及时跟进,不绕来绕去、不拖泥带水。此次获奖作品中,有3件消息。

周舟撰写的《助学议诊再入畲乡》,较为完整地记述了九三学社浙江省委“山海协作工程”再次走进丽水老竹镇的活动,并简要回顾了1996年以来对该镇的帮扶情况,现场感强、文字生动平实。

谢筠撰写的《别让优秀历史建筑非正常死亡》和徐振宇撰写的《九三学社扬州市委呼吁规范劳务派遣用工》,分别反映了1件提案的基本内容,关注点选得好,问题抓得准,传播效果佳。

消息是宣传报道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此次获奖作品中消息类仅3件,说明写消息容易,但要写好消息实属不易。

问题——“横挑鼻子竖挑眼”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不应忽视此次新闻作品评选所反映的问题。经过“横挑鼻子竖挑眼”,归纳起来,大体上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在体裁把握上还有不小差距。突出体现在,一些消息的写作不注意新闻点的把握,标题不醒目、亮点不突出、导语拖沓、空话套话多;一些时评写作四平八稳或过于学术,提不起读者兴趣;一些政论性文章思考不够,某些观点缺乏认真推敲,缺乏“瞻前顾后”,缺乏“左顾右盼”,拘泥于某些名词概念上打转转,论证不严谨,观点显唐突;一些人物通讯的写作缺乏对主人公的深度采访特别是内心世界的探寻,占有材料少,评价式鉴定式语句多,材料化倾向严重。二是作品刊发媒体局限于统战政协类,中央主要几大主流媒体尚缺席,新媒体作用发挥得尤为不够,有待跟上时代潮流,拓展新闻宣传阵地;三是作品局限于文字类,摄影、视频类空缺,表明存在形式单调、活力不足的情况;四是获奖作品作者仅有4人为社内专职宣传工作人员,其余均为社员中宣传工作骨干,说明机关专职宣传工作人员职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获奖作品作者分布与同期九三学社全国新闻宣传工作先进集体获奖情况并不完全一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社新闻宣传工作的不均衡性与不协调性。

在全社开展新闻作品评选表彰工作,决非仅仅为了评出几个先进集体和若干件优秀作品。这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激励更多的人拿起手中的笔,创作更多弘扬优良传统、把握时代脉搏,讴歌社员风采、辐射社会影响的新闻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说,更多地看到问题和不足,思考如何改进,对新闻宣传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更为迫切,前不久,九三学社中央在京召开领导班子战略研讨会集中研讨的5个问题中,其中之一就是“如何扩大九三学社的社会影响?”要扩大影响,既需要有领导从战略层面谋,也有赖于我们从工作层面去想,从操作层面去做。想什么?怎么做?针对本文中提出的五个方面问题寻求破解之道,去克服、去推动、去创新……(穆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