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这次会议只开了一天半的时间,但效率高,会上大家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取得高度一致。我们的常委会好像越开越短了。今后还要更进一步发挥好我们常委会工作班子的作用,要认真深入研究一些问题,包括要加强考察调研。这次会议,会前下了很大的功夫,做了很长时间的调研,正式开了两次调研座谈会,并利用新任中委培训时开会讨论,反复征求意见,充分酝酿;制订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定位明确、重点突出、继承中有发展、有创新、可操作性强。大家讨论提出的问题也比较具体,比较符合各地的情况,除个别问题外,大家都高度认可这个文件。下面,我就如何理解、贯彻实施这个文件讲几点意见。
一、要深刻理解制订《若干意见》的重要意义
社十大提出要把九三学社建设成为一个“思想上坚定、履职上坚实、组织上坚强”的参政党,这也是我们经过十年的实践凝炼出来的提法,也得到了中央统战部及有关方面的认可。在新的阶段,提出这样一个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得到了大家包括我们社员的普遍认可。要实现“三坚”,这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我们这次重点讨论组织上坚强的问题,但是,思想上坚定是组织上坚强的基础,如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不认可、不坚定的话,加强组织建设就缺少了根本,没有政治方向,组织建设就失去了它的基础;同样,履职上坚实,也是组织上坚强的意义所在,也只有在履职的实践过程中,提出组织坚强的需要,才可能去真正努力做到组织上坚强。反过来,只有组织上坚强,才可能、才有实力把参政议政、社会服务、民主监督等各项职能履行好,同时,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只有在坚强的组织构架当中才可能把它做实。这三个方面,互相关联,它构成了我们参政党新时期全面建设和履行职责的任务与方向。当前,从九三的实际情况看,结合以往经验,我们认为,一定要认真抓好组织上坚强的问题,并且采取制度上可操作性的举措来切实加以推动,使得我们的组织建设能够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从长远来讲,也是给我们参政党的发展奠定一个更好的基础。这是我要讲的第一层意思。
二、加强组织建设的内涵和举措
组织建设包含两个大的方面,一方面是队伍建设,其中包括继续落实“人才强社”战略,吸纳更多优秀成员和加强各级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另一方面,是如何进一步提高组织化程度,使之能够发挥出整体的效应。
(一)要继续落实“人才强社”战略
我们最基础的组织成分是社员。九三学社曾经是中科院学部委员最多的政党,占据四分之一多,大家公认九三界科技人员实力最强,有许多被社会广泛认可的优秀分子,比如科技最高奖,九三得奖的人就明显多于其他党派。我们还有相当多的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以及70后正高职称优秀人才,大家普遍认为加入九三的门槛比较高,大量优秀人才正在补充进来。
但是,吸纳优秀成员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目前,从结构上来讲,我们的队伍成分与传统比,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还是以自然科学界的科技人员为主,包括这几年发展的高校教师、医生,绝大多数成员集中在体制内,集中在高校、科研机构和大医院里面。在新形势下,大家普遍感到,要具备更强的参政议政能力,发挥更大的社会效应,就应该改进我们的结构,在更广大的范围吸收优秀人才。
我认为,我们首先需要解决一个根本的观念问题,即所谓体制内和体制外的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事业单位深化改革到位,除了公务员以外,大部分职员都将要推到社会上去,现在所谓的体制外一定会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所谓的社会新阶层人士,也是现在对特定阶段的概念。在组织发展工作中,要有前瞻性。实际上,现在体制外有很多优秀的人才,没有机会接触我们,我们确实也没有把注意力放到他们身上。
不久前,我到深圳考察科技服务业和新型研发组织,其中包括腾讯集团。腾讯集团在深圳有几千个员工,平均年龄26岁多,但是,它绝对是一个高度活跃的高科技的产业,对我国的社会生活,甚至国家安全,都有着重要影响,企业里面聚集着大量的优秀人才。我跟深圳九三主委说,我们是不是首先在腾讯发展若干位优秀的、高层的人才,以他们为基础建立组织。又譬如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它是专门从事成果转化的一个单位,除了科技人员外,还聚集了一批金融、专利、知识产权、管理、市场等各方面优秀人才。现在看来,要创新驱动,仅靠原来体制内高校、研究所里的科研人员是做不好的。所以,我们发展的面一定要扩大,高新园区,应该作为我们九三学社近期发展工作的一个重点。我们既然以科技人员为主,一定要抓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特别是有些研究型企业里的优秀人才。这不仅是为将来奠定最好的实力基础,即使是在当前履行职责,也必须要有这样的人才。
另外,在就起草《若干意见》召开的调研座谈会上,也有同志提出,譬如说在县乡两级已经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无党派人士,他们有的非常年轻,能够在县乡任领导职务,一定有他的长处,像这样的人才也要尽快去发展。还要在律师队伍里面去发展成员,他们中很多是无党派人员,要尽快发展进来。社会科学领域也同样,虽然这个难度要相对大一些,但如果加以重视,在高校、社科院,乃至于到其他部门里去发展,还是容易的,这一点在文件里也做了强调。对于研究生普遍发展是不合适的,但对其中特别优秀的并有一定工作经历的,应该可以尝试少量发展,但一定要慎重,并经过充分协商。
总的来讲,我们发展的工作还是好的,但是面要扩展,力度要增强,特别要注意发展旗帜性、有社会影响力、代表性人士。之所以文件中专门列一条,因为这是发展工作中一个非常强烈的吸引点。在调研座谈会上,有一位同志讲得非常生动、形象,他说,加入民主党派的人,是认菩萨不认庙;加入中共的人,是认庙不认菩萨。入党并不是看谁,而是因为党组织有吸引力;加入我们九三,往往是看九三里面的人是自己所尊敬的。所以,特别在一个新的地方发展的时候,一开始不要急,一定要发展最好的人才,他们就会给组织带来好的影响。如果有了若干个有影响力的旗帜性人物,后面的发展工作就顺了。市级组织也都有这样的例子。譬如说浙江的余姚市,前不久我在那里召开座谈会,他们主委的发言给我很深的印象,他们只发展所在领域前三名的人才,而且,要明确其发展进来以后立即能够发挥作用。实行这两条以后,尽管这个市组织只有70多成员,但是其组织力、在地方上的影响、在人大政协中的比例,很快就提升了上去。可见,发展工作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如果我们成员中所有的分子、最根本的分子都是最好的,那么,我们的工作就有了最好的基础。
落实“人才强社”战略,发展工作很重要,但应包括对社内人才的培养。有潜力的人员吸收入社后,必须为他们创造成长的环境,注重对他们的培养。培养不只靠办培训班,主要还是要为他们搭建活动的舞台。这次院士工作委员会的工作计划里面也有一条,要发挥长江学者、基金委杰出青年以及正教授的潜力,搭建显示其才能、提高其知名度、增强其能力的平台。这一点,北京市做得比较好。我们院士工作委员会将来也可以组织一些活动,甚至于科学活动,譬如说跨学科的,若能因九三学社的活动而有助于他们的学术发展,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事情。
(二)要切实做好各级组织的建设工作
从基层组织一直到市级组织、省级组织,到社中央,要把我们各级干部队伍、领导班子建设好,把各级组织的工作抓好。
基层组织搞得好不好,其实就是两个字:“活动”。没有活动,什么也谈不上。九三学社曾经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三分之一的组织经常活动、三分之一的组织偶然活动、三分之一的组织从来没活动。这大概也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是我们一定要打破它,起码使更多的社员能够感觉到组织的存在。
这次大会发言,北京也提出了我们基层组织中的一个很根本的问题,发生的一种变化。以往的基层组织,都是建在单位里,有自然性,成员平时工作生活在一起,互相也认识,这有不少好处。但是,它也有局限性,人数比较少,组织活动时共同关注的问题不一定能集中。由于在同一单位中,即使没有九三组织好些活动也照样能进行。北京市委的一些基层组织根据学科特点、从事的专业事务,组织活动,而且还建立了QQ群,不同基层组织的成员组织一些活动。这慢慢不也成为一种组织形式吗?但是它又不是我们的基层组织。基层组织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活动,还值得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还有一个情况,老龄社员方面,应该作为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特别是在一些组织建立时间比较长的单位里,往往多数成员是退休人员,倘若在组织活动时,凑到一块就谈孙子孙女、退休养老诸如此类的话题,年轻人去一次就不再会去了。但是,老龄、退休社员本身就是一块大的工作,他们有他们的特点,有他们的兴奋点,有他们关心的地方,积极性也很高,他们的工作必须做好。这就提出,基层组织怎样使活动多样化、怎么能活跃起来?怎么样举行适合于不同人员的活动?活动形式,甚至基层组织形式,是不是随着发展要有所创新?
对于地方组织,要从他们的办公条件、人员编制等各个方面给予关注,特别是市级组织,包括一些区级组织,他们都是很困难的。在这方面都应该随着组织建设的加强来加以推动。
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的建设是核心。在《若干意见》里面也落实了若干措施,譬如说中央层面,用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规定必须召开谈心会、必须每年举行战略研讨会;提出中央委员会议案制制度,探索实行代表常任制等等,使中央委员会、中央常委会、中央领导班子,建设得更加坚实。
另外,对于干部的培训、挂职,专职社务工作者、机关工作人员的培养等等,尤其对各级干部的培训问题,要切实予以重视和加强。现在的培训范围、内容,还是非常受局限的,包括尽量增加到中央社院学习名额、参加省委统战部统一组织的学习,社中央一年一次的培训班、每一届新任中央委员的培训等等,很有限。如果社中央和各个地方组织联合,以社中央为主或地方为主,就能够多办一些培训,中央配合请一些我们全国九三、或者中共组织的人员主讲,在经费方面也可以开辟些新的渠道,譬如有人赞助专门设立培训基金,等等。总之,要让我们的各级干部能够得到更好的学习机会。
(三)着重提升组织化程度
同样的组织和成员,其相互之间的整合、联合、联络程度如果不一样,战斗力也不一样。所以,在《若干意见》中也花了不少篇幅来着重落实组织化程度的提高。要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做好工作。
一是加强中央和地方组织之间的关系。在《若干意见》的第三、第四条中提出,中央对地方的工作要起督促作用,包括巡视督导、听取汇报,也包括要完善省级组织向中央汇报年度工作和重要事项的请示报告制度。反过来,也要探索开展地方组织对中央领导班子和各级领导机构的评议评价工作。中央和地方还可以联合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除了上面提到的培训活动,参政议政、论坛的活动,包括社会服务方面的很多事情,都要进一步加强。
二是加强地方组织和地方组织之间的关系。在《若干意见》第五条里重点提出了这个问题,特别强调跨区域的合作。这一点我们已经有了比较好的经验,包括山西和河南的合作,上海和河南、山西的合作,还有一个地市组织的工作推广到全省,河南省起动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也在全国推开等等。今后,在地方和地方之间,应该建立更广泛的区域合作关系,再多创新一些这样的活动,逐渐再形成一些品牌。
三是加强九三学社和中共党委、统战部之间的关系。在《若干意见》中专门列了一个部分。尽管这不完全是我们九三内部的组织建设和组织化问题,但却是相关的,因为与中共的联络对我们组织建设至关重要。文件中列了两条,特别确定了主席、主委负责制,就是把这个事情要当作一份工作来做。其实我们很多地方组织是做得很好的。譬如发展地级市的组织,虽然有规定、有限制、有限度,但主要也在于客观需要和工作的协调。有的地方组织在这方面有全盘的计划,联络工作也开展得很扎实、很有效果。事在人为,加强跟统战部的联系,积极沟通协商,联谊交友,这是非常重要的。从我们中央来讲,党派到中央统战部就要像回家的感觉,中央统战部提出、实际也在践行,各级领导要到各个党派来作客,这不是很融洽的感情吗?感情基础是很重要的。我们说,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有深厚的感情,当然要包括领导干部之间的纯正感情、工作友谊。
四是要充分利用好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昨天汇报演示的社员和组织管理信息系统,中间工作量太大,下了很大的功夫,不只需要资金投入、开发软件系统,更需要花精力输入数据信息、进行管理。这个工作非常重要,必须尽早做好,否则我们就落后了,特别跟我们这个以科技界为主的政党是不相符的,信息社会发展到现在这样的局面,我们不利用它行吗?所以,我们下定决心,在今年底一定要让大家能够用上这个系统,包括现在已经可以使用的部分就授权让大家使用。前不久在深圳召开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研讨班,就是利用了这个系统的数据和定制查询功能,很清晰很方便提出了各省、市担任分管卫生的副省(市)长、卫生厅(局)长职务的成员名单,邀请他们参加会议,他们提出的很多想法很有见解,结果这次会议办得很成功、效果很好。所以,信息化管理必须重视、信息化技术要用好。
五是要加强我们组织的纪律性。在《若干意见》里面强调,作为一个组织,一定要强化纪律性;对长期涣散的基层组织要提出整改措施、督查其整改效果。有的地方,北京市委对某些长期不活动,督促也没用的基层组织采取合并、改组,就又有活动了,社员反映很好,说有了组织了。现在对被判刑的社员要开除,但是这样的情况很少。更多的情况是,有的都不太记得自己是九三社员;有的常年不参加组织活动,怎么办?我们应不应该有一个社员退出机制呢?既然要加强组织性、提高组织化程度,就必须强化纪律性,当然也包括政治纪律。希望大家今后在实践当中继续观察、做些探索。
三、从实际出发,贯彻实施好《若干意见》
要根据各地实际提出贯彻《若干意见》的具体措施。希望会后尽快组织对《若干意见》的学习,然后,提出先后重点、具体做法。这里,我还想强调一下。
第一,要增强历史责任感。组织建设得好不好,关系到思想上的坚定和履职上的坚实,也关系到我们九三学社在新时期的长期发展和将来的社会地位。在国家大的转型时期,在民主政治不断推进的情况下,做好组织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和责任。也希望我们各位常委把这项工作放在心里,作为自己一个很重的一份责任去做。
第二,要实事求是工作。所谓实事求是,就是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在能够做到的情况下,努力把它做到。如果真正实事求是去做的话,那一定是有创造性的,因为根据实际情况来落实这个措施,一定会有新的做法,这就是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样的意义也在于,落实《若干意见》的过程,也是弘扬我们九三民主与科学传统的过程。科学,就是实事求是,做到实事求是了,就一定是发扬了民主的。
第三,要重在落实。实,要能够落地。这个工作,要一把手负责、加强督察,订出措施以后,要定期检查,而且深入到基层去,了解在贯彻实施过程中到底还有什么问题,并且要及时地向中央反馈。争取在一定时期后,专门就实施情况再进行一次督察。制订这个文件下了很大功夫,大家也认可,觉得符合我们的情况,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关键就是如何去落实了,对此,我也寄予很大的希望。另外,也希望在今年全会的时候,大家能够带上来落实中发现的问题,并进行改进、完善,明年再做进一步推进。
我要强调的,也就是这些。希望大家能够反复思索其中每一条的落实措施,最终把它变成现实。我也感谢大家,大家都很忙,很多同志能够排除万难来参会,这使我很感动,再次向大家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