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最具人气的“青虾王”

记九三学社社员、青年科技标兵傅洪拓


“实验室的灯泡换了一只又一只。小虾们有些“小矫情”,他们的繁殖脱壳都在凌晨进行,最佳交配期只有短短两小时,而“海南沼虾”和“太湖青虾”的配种又非得“人工撮合”才能完成。为了顺利完成配种,实验室的人员蹲守了一夜又一夜,这“人工培育”不仅仅是个体力活,眼明手快的同时,还十分讲究心细神凝,要在数分钟内把精子荚迅速贴入雌虾腹部,外物的侵入本身对雌虾就有刺激,更何况此时的雌虾还是刚刚脱了壳的身体极软的状态,稍有不慎,便有一虾丧命,之前所有守候就都白费……”

这是九三学社社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育种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傅洪拓率领他的团队,在实验室夜以继日攻关的一个场景。

去年初春的一天,无锡日报的一则消息引起大家的关注:在日前举行的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培育的“太湖1号”青虾不负众望荣获一等奖,无锡“青虾王”再次大放光彩……

报道中所说的"太湖1号"青虾,就是杂交青虾"太湖1号"的简称,它是傅洪拓带领团队历经8年刻苦攻关培育的青虾优良新品种。由于增产增效显著,“太湖1号”种虾屡屡供不应求,一时成为养殖户“抢购”的宝贝。

在傅洪拓眼里,小小青虾的故事可以编成一本书。

“1988年,我毕业来无锡工作的时候,还真没想到青虾在江南这么受欢迎!”傅洪拓说。在长三角,4厘米以上的青虾仅批发价就达到50多元一斤,6厘米以上1斤更是高达近百元。但即便这样,市场上仍供不应求。

青虾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虾类,全国养殖青虾年产量约20.9万吨,年产值近100亿元,而且呈不断上升之势。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长期粗放养殖带来的后果开始显现。特别是随着青虾养殖业的高速发展,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部分养殖户将剩余青虾作为来年的亲本,出现严重的品种退化现象。一些青虾养殖地区,甚至出现了整整一个镇“颗粒无收”的现象。品种退化严重制约着青虾养殖业的发展,对青虾进行遗传改良势在必行。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我国淡水渔业研究“王牌军”的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迅速整合资源,走上了一条以科技力量改写产业的道路。但青虾遗传背景研究薄弱,育种技术缺乏,遗传育种工作困难重重,致使青虾育种工作少人问津、停滞不前。傅洪拓带领项目组自2002年开始,一头扎进了青虾遗传改良研究,其间经历了无数的失败和挫折,但仍持之以恒、潜心研究。

改善种质,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像袁隆平培育水稻一样,利用生物界的特性进行杂交。

通过资料查阅,傅洪拓发现有关“虾”的“杂交技术”,国内外都做过不少研究,可惜由于种种原因科学家们的实验始终没有走出实验室。傅洪拓知道他走上了一条“按理说没问题”的道路,当走在这条路上时,每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每一步都是那么艰难。

遗传背景不清,傅洪拓就带领项目组开发了青虾RAPD、AFLP、微卫星、SNP、SRAP等众多分子标记,并运用分子标记对青虾不同地方种群的遗传背景和遗传多样性进行调查,积累了遗传背景资料,筛选了优良育种材料,为遗传改良提供了条件。

缺乏育种手段,傅洪拓带领项目组从头开始,先后攻克了沼虾类种间杂交、高效低损伤脱卵、雌雄批量分拣、规模化种内杂交、家系选育、安全高效麻醉、受精卵离体孵化、青虾非繁殖季节人工繁殖等系列关键技术,初步建立了青虾育种技术体系。

有了育种材料和育种手段,关键还是要培育良种。傅洪拓带领项目组在国际上首次突破沼虾类人工种间杂交技术之后,通过青虾与海南沼虾杂交以及多代回交选育,历时8年,获得杂交青虾“太湖1号”新品种。该新品种通过全国水产原良种委员会的审定,成为我国培育的首个淡水虾蟹类新品种。养殖试验表明,在同等养殖条件下,“太湖1号”杂交青虾比太湖青虾生长速度提高30%以上,单位产量提高25%左右,抗病抗逆力强,增产增效显著。与此同时,项目组还建立了“太湖1号”配套的规模化繁育和养殖技术,为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回想起实验室里的情景,傅洪拓和他的团队至今仍唏嘘不已。

8年来,记不清有多少个假日没有休息,更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工作至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刻苦的钻研终于敲开了青虾改良的大门。

如今的无锡青虾养殖户中,承包上百亩池塘的人比比皆是,年收入十几万元一点也不稀奇。而放眼全国,目前国内青虾养殖面积已达500万亩,是上世纪90年代高峰期的3倍;养殖范围遍及全国21个省市,年产量超过20万吨,产值超过100亿元。更多的渔民享受到了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当年为推广青虾而去开过讲座培训的地方,现在那里的渔民都成了“太湖1号”的忠实养殖户。2012年,这只小青虾又获得了江苏科技进步一等奖,名气越来越响。“眼下就是良种繁育的力度还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傅洪拓透露,今年还将在南京、苏州、镇江、常州再扩建4个良种场。而对于“超级虾”本身,也将继续开展一场“创新接力赛”,“太湖2号”的研究已列入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也许一个更优秀的品种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