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我要让孩子记住这些恩人”

——九三学社以科技力量推动深度扶贫


丛斌副主席在大没岸村看望病人

【引子】一场以资助髋关节骨病患者手术、帮助患者子女上学、提高致富技能为内容的“同心康福行动”正在中州大地展开。悲喜交加的感人乐章正在上演,动人心扉的爱心故事争相传递。行动大幕开启,用科学方法研究发病规律以期标本兼济将成为序曲。5月底,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丛斌,率专家团队在河南濮阳展开深入调研……

当81岁的许老汉颤颤巍巍突然下跪的一瞬间,所有人的眼睛都湿润了。

这一幕发生在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柳屯镇许庄村许学朝家。这天下午,从北京、从省城郑州来的好多领导和村民们挤满了许家小院。身患双侧股骨头坏死已经在家瘫痪十年的许学朝,精神矍铄地在走来走去,向人们讲述着在他身上发生的奇迹。

许学朝一家3口

几间破旧的老屋和一贫如洗的院子,见证着许学朝求医路上的悲凉。正当他倾其所有而对着越来越重的病情一筹莫展时,九三学社“同心.康福行动”向他伸出了援手。

许学朝的老父亲站在柴堆前,望着满院子的陌生面孔,喃喃自语。看到领导们要走,老汉突然跪了下来:“好人,你们可救了我全家的命了!”

“治好一个人 救活一个家”

疼,针扎似的疼。疼痛向腹股沟区、大腿内侧、臀后侧和膝内侧放射,关节僵硬与活动受限。晚期股骨头塌陷、坏死、变形、髋关节脱位,下肢肌肉明显痿缩、无力、行走困难……

对于以体力为谋生手段的农民来说,患上股骨头坏死,无异于被判了死刑。人工髋关节置换是唯一治疗途径,而目前人工材料费用没有列入新农合医保范围,昂贵的材料及手术费用把许多农民兄弟挡在医院大门之外,酿成许多家庭悲剧:男人渐渐丧失了劳动能力,钱花光了,媳妇走了,孩子辍学了,一家老小生活无以为继……

濮阳市濮(阳县)范(县)台(前县)地区是国家级贫困区。近年来,这一地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病屡见不鲜,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一个个痛苦挣扎的生命和濒临残破的家庭沉重敲击着人们的心底。助推贫困地区发展,为贫困农民兄弟排忧解难,九三学社的专家学者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濮阳。

在“濮范台国家级扶贫开发试验区”调查摸底近千名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基础上,九三学社河南省委选取因病致贫的近200户,实施旨在推动这些患者及家庭“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同步小康”的“同心康福行动”。

“同心康福行动”成立河南省上上公益基金会,制定基金募集和资助办法。九三学社社员、上上集团董事长冯世翔一期捐资300万元,对实施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一次性资助其新农合未报销的部分(单侧置换一例手术约1万元);由九三学社和濮阳市委统战部协调省市政府部门、企业,为有就业条件、就业愿望的患者家庭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组织技能培训,提高家庭自我发展能力;由九三学社河南省直委员会、濮阳市基层组织按结对子方案,资助患病家庭子女完成学业……

截止5月底,已经完成髋关节置换手术70例。

张炳瑞、许会军、李建仓、任金刚……在这份手术患者名单上,仿佛能看到农民兄弟脸上久违的笑靥,听到他们对新生活的期许。

丛斌副主席在濮阳市人民医院骨科病房探望手术者

调研组在濮阳市人民医院座谈

5月28号,一个细雨蒙蒙的夏日。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丛斌率一支由卫生、疾控、临床医学、环保、扶贫等多部门专家组成的调研组,来到濮阳市人民医院骨科病房,看望接受治疗的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后,又深入濮阳县柳屯镇许家庄村、大没岸村患者家庭入户慰问。

“别倒水啦,坐下来说会儿话吧!”

“噫,那不中。这么多领导都来啦,我高兴啊!” 许家庄的许明利在院子里前前后后不停地张罗着,看不出来他2个月前刚刚做过手术。这位41岁精壮汉子脸上始终挂着笑,但眼睑处分明闪着泪。

“你的病多久啦?”“7年啦。”“平时吃的是什么水呀?”丛斌详细地询问着。

说话间,许明利70多岁的老母亲一拐一拐地走了出来。“恩人,我们一家忘不了你们。过去孩儿的腿不好,见天哭啊!”“娘,我的病好了,以后我继续干活,养活你!”

母子俩泪眼涟涟,在场者无不动容。许大娘也是股骨头坏死,已经9年了。行动组最初在她家了解情况时,许大娘曾摆着手,“给孩儿治病就行了,我岁数大,不治啦!”据介绍,许大娘也被列入了救助计划中。

濮阳县王称堌乡付庄村村民张志强笃信天主,但一天天加重的病情让这个40岁的壮汉几乎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手术后,他行动自如了,逢人就讲,“以后,我就信九三学社啦。”“感谢九三学社!”

丛斌笑着说:“是共产党的政策好,要感谢共产党啊!”

调研组收获了太多的感动。

“本来我有个幸福的家庭。2000年开始,我疼痛难忍、坐卧不安,整天东奔西跑、四处求医,花光了家里的钱,女儿也没法上学了,我真想一死了之。”首例手术病人任金刚激动地说:“九三学社帮助我治好了病,又资助我的女儿继续上学……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就是想告诉孩子:记住这些恩人!”

“行家一出手 就知有没有”

用科学手段和方法分析病因,找出规律,进而实现有效干预,达到防患于未然标本兼济目的,是丛斌及调研组此行的主要任务。

刚下火车,丛斌就立即向九三学社社员、濮阳市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同心康福行动主刀医生张士杰,九三学社河南省委主委张亚忠等详细了解当地髋关节骨病高发因素的情况。

5月28日,在濮阳市人民医院召开的座谈会上,丛斌一行与医院领导班子和部分医务人员就如何从分子病理学、流行病学的角度研究髋关节骨病发病规律问题展开探讨。该院大量进行髋关节骨病手术,但尚未从流行病学角度对发病率、病因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丛斌建议,建立股骨头坏死的骨库,搜集实体标本,对病因分门别类加以研究,从分子水平探讨发病机制,提升医院的整体科研能力和水平。

调研组召开汇报座谈会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九三学社专家一下子就点到了问题的关键,医务人员大获裨益。

5月29日的座谈会上,各领域专家建言献策,研讨更加深入。

著名骨科专家、郑州大学一附院教授王义生根据多年医疗实践,从遗传、骨外伤、强直性脊柱炎、激素 、饮酒等诸多因素对髋关节骨病发病原因进行论证;濮阳市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张士杰对几十例病案中髋臼发育不良的多发症状进行分析;疾控、卫生、营养、环保等领域的专家也分别从水污染、石油开采、人群、人种和饮食习惯等多方面提出意见。

丛斌认真听取了专家意见,表示要继续组织力量用流行病学方法从社会、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及分子生物学等诸多角度进行系统研究,从而确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变被动治疗为主动预防,争取大病救助等国家现有政策;为濮范台地区进入国家连片扶贫开发建言献策,从根本上为老百姓谋福祉。

打造多党合作深度扶贫典型

九三学社“同心康福行动”实施分为三个阶段,力争通过 “就医、就学、就业”等系列帮扶行动,使这些贫困家庭就医有保障、就学无顾虑、就业高质量;力争通过九三学社“典型带动”和“参大政”争取政策、资金支持,示范带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力争通过3到5年将九三学社“同心康福行动”打造成多党合作深度扶贫典型、助推贫困地区科学发展的平台、九三学社提高参政能力的载体。

真可以说是小切口,大文章。社会服务点题,深度扶贫破题,参政议政解题。“同心康福行动”,赢得了初步成效和广泛赞誉。

“同心康福行动给了我第二条生命”。爱心救助的故事不胫而走,笃实的农民都知晓了九三学社和民主党派。

“一个人站起来,就是一个家庭站起来,“同心康福行动”的意义太大了。”柳屯镇党委书记石孝广“认识了这么多九三人,深深为他们无私奉献精神所感动。”

“九三学社的行动切口小、作用大。不仅帮助困难群众就医,而且持续跟进,深度扶贫,身体力行,措施到位,为扶贫工作树立了榜样。”扶贫办的同志深有感触。

“兄弟齐心,其力断金,九三学社凝聚各方力量,创新扶贫工作的新途径,对我们工作深有启发”。人社厅的同志很感慨。

“本应该被我感动的,反过来也深深感动了我。”企业家冯世翔见证了许许多多感恩的场景,这位80后九三人分享了九三学社的荣誉、体味了回报社会的幸福,坚定了人生价值的认定。“因为有爱,我们同在。”

“‘同心康福行动’不是见好就收,而是持续跟进、服务到底,打造老百姓急需的社会服务工作链条,是多党合作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丛斌从政治和社会心理上阐释了同心康福工程的意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帮扶贫困群众实现生活幸福,既体现了爱国爱民的仁人大爱,也传承了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精神的终极追求”。

“同心康福行动”在中共河南省委、濮阳市委的大力支持和直接参与下扎实推进,“同心”的含义也在于此。“要把同心康福行动打造成时间上可持续、内容上可拓展的“同心”品牌工程,打造成助推濮范台区域发展的有效平台和载体,打造成多党合作深度扶贫的典型。”中共濮阳市委统战部部长王载文一番话说出了大家心声。(戴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