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0日晚,中国农业大学新学期首场名家论坛在食品报告厅开讲。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武维华应邀走上讲台,作《农业生产资源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专题报告,介绍国家粮食生产总体状况及面临的挑战,鼓励师生要爱粮、惜粮、节粮,把节约当成一种日常的习惯。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主持论坛。
讲座中,武维华围绕“农业生产资源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主题,系统讲述了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粮食生产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以及农业生产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的浪费问题。他说,人要吃饭,植物同样也要“吃饭”,水、土、肥就是植物的“饭”。然而当前植物的“粮食安全”问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植物界有一个很重要的数据1:1000,即每产生一份干物质,植物自己的生物活动需要一千份水,换句话说,我们一天要消耗一公斤粮食的话,背后同时消耗了一吨淡水。耕地减少或贫瘠、肥料资源的匮乏,也同样导致农作物的“吃饭”问题面临严峻的挑战。当前我国氮肥严重过剩,磷钾缺乏,粮食生产不容乐观。
武维华指出,杜绝食物浪费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他说,尽管我国粮食生产已实现九年连增,但我国粮食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但同时粮食及其副产品的浪费却非常严重。据测算,全国每年浪费的食物总量可养活2.5亿至3亿人。在消费群体中,大学食堂倒掉的饭菜总量约为学生购买饭菜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据推算,全国各类学校、企事业单位规模以上集体食堂,每年至少倒掉了可养活3000万人的一年的食物!
如何才能保证粮食产量可持续增长呢?武维华认为,要大力发展“两型”农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农业、循环农业,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其中,资源节约是核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关键。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武维华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起了自己对粮食的感情。因为小时候饿肚子的经历,让他一直都很珍惜粮食。多年来,他一直都在呼吁要节约粮食,每年的政协会上,和他在一起吃饭的人总能把饭菜吃光。他说,节约要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要把节约当成一种日常的生活习惯。
谈起个人成长,武维华说,大学生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天下“温饱”,匹夫有责。他还鼓励青年学生要立志于农业,勇于投身农业,献身农业。他说,一个人一辈子做不了太多事,但总得做点事儿,不能一辈子只想着去享受一代一代人辛辛苦苦创造的各种文明成果,而自己无所作为。
讲座结束后,武维华还现场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学生代表向武维华赠送了漫画社同学创作的武维华画像。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宁秋娅、副部长江丽,水院副院长刘竹青,校团委副书记尤泳等,以及500余学生聆听了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