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作为九三学社社员,这样的时候我们必须上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九三学社专家抗击H7N9禽流感侧记


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安徽两地率先被发现。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死亡率高。目前尚未证实此类病毒是否具有人传染人的特性。截至2013年4月14日,全国共报告60例确诊病例,其中死亡13人。病例分布于北京(1例)、上海(24例,死亡9例)、江苏(16例,死亡1例)、浙江(15例,死亡2例)、安徽(2例,死亡1例)、河南(2例)6省市的29个地市级区域。

浙江确诊H7N9禽流感病人现都已转院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医院的相关九三学社专家从上月底以来都投入了抗击H7N9禽流感病毒的战斗。

“社员很多都投入了战斗”

 “到目前为止,在我们医院治疗的H7N9禽流感病人已达到19人,其中危重需用呼吸机的有15人之多,经过全体医务人员的努力,现在还无患者死亡。刘延东副总理14日专程来到医院看望患者,慰问医护人员,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现在上海、江苏等地已经来这边考察学习防控和治疗经验了。”传染病科副主任、九三学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支社主委黄建荣刚从忙碌的工作中抽出空来,欣慰地说。他介绍说:“我们浙一医院参加抗击H7N9禽流感病毒的临床方面的九三专家不少。像ICU室室主任方强、副主任陈俭,感染科副主任黄建荣均是医院专家组的成员,我们这些天第一当然是参与抢救治疗确诊病人,用上了不少先进的技术,如人工心肺支持系统、呼吸机。黄建荣、杨芊等利用先进的人工肝技术对患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去除病毒炎症因子,促进肺功能恢复。严冬医师等在发热门诊等第一线对疑似病例做初步的筛查、治疗。另外专家组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是赴外地,如江苏的南京、镇江,浙江的湖州、嘉兴等地指导抢救,对更多的医生进行培训,让他们能更好地识别和处理H7N9禽流感病例。”

黄建荣一有点空还在考虑针对这次H7N9禽流感引发的问题搞个建议的事了。“我国急需设立一个突发事件(事故)医疗基金。像非典、此次禽流感等突发的新型疾病治疗费用很高,患者无力承担,即使有医保也存在很大缺口。医院肯定会积极救治,但也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对医院的补偿机制应该尽早建立起来,让病人能安心治病,医院能全力救治。另外我还建议还要紧急设立一个科研基金,调动医院、疾控中心、科研院所的力量,协同攻关”。

生死转移

“今天是最后的机会,如果不转,患者可能熬不过今晚。”14日晚上,九三学社社员、浙大一院重症监护室主任方强和另几位同事一起护送湖州的一位患者转院到杭州。在前一天晚上,还是王女士刚转入湖州某院时,省卫生厅派出的方强等专家,一致建议第一时间转院抢救。当时患者已经抬到了救护车上,马上要出发了,突然发现监护仪器指标直线下降,病情出现突然恶化。无奈只能从车上再搬回抢救室,继续抢救。整整一晚,卫生厅特派专家和湖州专家一起,把王女士从死亡线拉回来。14日下午,患者病情稳定,专家果断决定:转! “转院的风险极高,可是,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方强主任坚定地说。

一路上,专家们目不转睛地看着上面的数字。心跳、氧饱和度、呼吸次数,血压,4组数据起起伏伏,都牵动着他们的神经。心跳101次,尚平稳,氧饱和度维持在88~89正常区间,呼吸次数有呼吸机平稳带动,血压却一会冲高,一会又跌落。随着不同指数变化,医生与护士默契配合,调整药物。只有3平方米的狭小空间,没有空调,监护设备开启,热风呼呼吹出,里面憋闷之极。他们的眼睛,紧盯着身边的各种仪器,一秒钟也不敢移开。“要争每一秒钟!抢到一秒钟,都能救命!”方强鼓励大家。最终病人顺利到达浙大一院,耗时不到一小时。目前王女士病情稳定。

“天天忙到凌晨两三点”

“已经十来天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了,心一直悬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九三学社浙江省委委员吴南屏带着疲惫说。

吴南屏医师告诉笔者:“从月初起,几乎天天忙到凌晨两三点,回家后一般也睡不着了,每天喝咖啡提神啊 。穿着防护服在实验室做检测,又闷又热。每天还都要赶到外地买禽类样本。都习惯了。”在实验室主任李兰娟院士的带领下,吴南屏和同事们经过标本培养、鸡胚接种、细胞培养、血凝滴度测定、全基因组测序等系列步骤,检测、分离、识别病毒,追踪源头。吴南屏清晰地记得几天前成功地把H7N9禽流感病毒分离出来那一刻的兴奋。“这些天是很累,压力大,放心不下。”这不,吴南屏又在准备省科技厅的新型禽流感协同研究课题的标书了。进一步的研究,研制疫苗,提高治愈率的治疗方案等等,都还等着她和同事们呢。

社员刁宏燕也在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这些天做了大量的免疫检测,难得空下来。她淡淡地说这些都是本职工作,累点危险点都没二话说。社员杨世贵参加了接触者流行病的调查,努力寻找该病的流行规律。

随后,笔者来到医院医务科。社员张津介绍说:“浙一医院在H7N9禽流感诊治、研究方面在行政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充分整合资源,安排了最好的医生……我主要做了些联络、协调、情况通报的事,都是分内的事……”

笔者问浙一医院的九三学社专家们是否也担心过自身的安全。他们说:“虽然现在还没有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可以人传人的证据,我们也做好了充分的防护,但接触检测禽类样本和临床治疗患者也不能说是万无一失的,风险总是存在的。作为医生,作为九三学社社员,这样的时候我们必须上的,这是医生的本能,也是社员起码的对社会的服务。”

奋战在抗击H7N9禽流感病毒第一线的九三人在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义无反顾地冲在前面,用高超的专业技能和满腔的热枕履行着他们治病救人、服务社会的职责,无怨无悔。他们都很朴实,不愿多谈自己所做的。这些搏斗新型病毒的勇士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让我们一起祝福他们安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