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北京市民主党派“凝心聚力”工程总结大会上,九三学社北京市委荣膺“民主党派工作创新成果奖”。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就如何挖掘基层组织潜力问题介绍了想法和做法。
基层组织是民主党派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基层组织建设是党派自身建设的重中之重,关乎多党合作事业的根基。长期以来,九三学社基层组织存在着活动较好、活动正常、基本无活动各占三分之一的状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九三学社北京市主委会成员走遍所属区级和直属基层,倾听社员意见建议,制定制度措施,提升基层活力,盘活工作局面,使基层组织凝聚力明显增强。
“12个基层组织联合召开主题议政会,60多个支社开展以调研为主题的活动,撰写信息1200多篇,文稿3000篇,覆盖面达到社员总数的30%......”
这是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在开展“三个一”(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杨佳学习、践行北京精神主题,写一篇稿件、一篇信息,搞一项活动)活动中取得的成绩。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介绍的第一条经验,就是工作重心下沉,让基层组织挑担子、干实事。
“过去市委的活动主要是专门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负责,由二级组织协助,普遍存在基层组织参与不多、功能发挥不足的问题。” 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主委马大龙介绍说,九三学社北京市委转变理念,在“三个一”活动中,每个基层组织围绕参政议政开展主题议政会、撰写信息。围绕社会服务,开展科技助农、科学传播、文化助推和关注弱势群体活动。围绕宣传工作撰写报道等等,产生了切实可见的效果。
要充分发挥基层的动员能力,密切与中共党委的关系非常重要。马大龙说,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制定了主委会成员联系基层制度,积极与中共党委联系,一同策划活动,为基层组织推荐人才,加强与基层组织中共党组织沟通,让单位党政部门充分认识九三学社基层组织的作用、能力与价值。如,去年10月18日在清华大学举行的由九三学社中央、清华大学、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员会、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中国组委会共同主办的“第24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暨九三学社院士专家进校园——生态与健康高端对话”活动,就是由九三学社清华大学委员会承办,期间得到了中共清华大学党委统战部和校长办公室的鼎力相助,组成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活动协调小组,多次召开协调会、碰头会等形式,部署、检查、落实校方出席领导、宣传材料传递、活动经费筹措、场地服务、大学生、中学生听众等工作。
许多基层组织所在单位领导不仅应邀出席活动,还提供资助,基层组织在活动中的动员能力和影响力明显提升。
如何才能发挥基层组织的履职潜能?九三学社北京市委通过多种途径鼓励和帮助基层组织和社员直接承担九三学社中央、北京市委和各级政协组织的课题和任务。
九三学社水利部直属机关支社与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人资环委员会联合开展专题调研,求解“量水而行”的体制与机制创新;多个中医系统九三学社基层组织联合举办议政日活动,为我国走出一条中医药健康发展之路出谋划策;九三学社中国农业大学委员会在“一村一博”科技支农品牌活动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九三学社北京大学第二委员会率先在全市成立了第一个理论学习与研究小组,其中“民主党派基层工作机制研究”中标北京统战理论研究基地课题。
……
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的关键在哪里?
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副主委方炎认为,基层组织的负责人,在基层组织建设、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果这个带头人具有奉献精神、人格魅力,沟通能力强,得到所在单位中共党组织的认可,就会有效提升基层组织的社会形象以及履行职能的成效。
方炎介绍了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人才强社战略的举措:组织基层干部和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提高基层负责人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参政议政能力,培养了一批讲政治、讲方法、讲奉献、有热情的基层组织带头人,他们能够利用基层组织专业优势,密切联系中共党组织,寻求社会资源,依托本行业把事情做大做好。
当前,北京市超过85%的基层组织有活动、有报道、有档案。九三学社北京市委网站和社讯得到了广大社员的支持。每天都能收到社员近10篇来稿。基层组织活力增强,生机展现,活动开展好的基层组织比例显著提升,活动少的基层组织也有明显触动,开始审视自身工作,设法挖掘自身特长……(戴红 彭龙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