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对她最大的期望就是走出大山,不要像父辈一样,终年面朝黄土背朝天。
然而她终究还是回来了。看着那熟悉的山间小路,闻着那沁人心脾的稻香,学成归来的王美琴告别了繁华都市,回到了养育她的山村。1988年,王美琴从浙江农业大学毕业后志愿回到浙江安吉一个偏远的村,后又调到衢县(现衢州市衢江区)。直到现在,王美琴再也没有离开过。
这是个并不富裕的农业大县,主要出产柑桔、水稻、油茶、毛竹等经济作物。一代代农民,沿袭着几千年靠天吃饭的生产技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王美琴用所学的知识,给这个偏远山区送去科技韶晖。她在樟潭、后溪等地对柑桔、水稻、油麦、毛竹等作物进行配方肥的试验、示范,相继开发出系列配方推广到各乡镇,推广面积达100多万亩。她先后编印10000多份农作物配方科普资料,利用下乡时间,走农户、跑田头,把一份份资料送到农民手中,足迹遍及全区500多个行政村。
说起发放宣传资料,总有个场景让王美琴不能忘怀——
一个初冬的晚上,为了把带去的资料送到农户家中,王美琴忘记了时间,直到天黑了她才搭上一辆手扶拖拉机,匆匆从离城50多公里的乡下往回。到家已是晚上9点多钟,王美琴打开房门时惊呆了,3岁的儿子哭干了眼泪后躺在地上睡着了,旁边放着一个小书包和一张还没画好的蜡笔画“王美琴的一家”。孩子小手上握着一个啃了一小半的玉米棒,那玉米棒可是昨晚煮的啊!王美琴这才记起,儿子他爸出差在外,而兼做“保姆”的妈妈因为老家有急事回去了。
王美琴实在忍不住了,一行热泪涌了出来,掉在儿子的脸上……
除送资料、上门指导农民用肥外,王美琴还巡回组织举办培训班;与30余户种植大户结成对子,为他们进行测土配肥服务。高家大田畈种粮大户高荣根,自2006年开始王美琴一直帮助他进行水稻测土施肥。通过手把手培训、下田头指导,高荣根种植的820亩水稻亩增产200余斤,亩节本增效234元,总增产15万斤,总节本增效近20万元。东湖粮油专业合作社承包了1050亩田地种植水稻,由于土壤地力低,水稻长势差,早稻亩产不到500斤。自2009年起,王美琴指导合作社进行地力培肥,测土配方施肥,到2011年早稻亩产达到980斤,实现了持续增产增收。
王美琴还建立定期走访农户制度,每年跑20个左右乡镇300多户,有时回到家时甚至已经深夜十一二点。在她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载着这些走访过农户的详尽资料,有柑桔种植大户余建飞、余耀飞、方雪荣等,有粮食种植大户杨红卫、高荣根、毛小明等,更有许多普通农户如陈银祥、林立成、王志川等。王美琴每年走访三次以上。他们的需求,他们的困难,他们的收成,他们的期望都印在王美琴脑里,记在王美琴心中。
早在1994年,王美琴就有一个强烈愿望,要建设一流的质检站,因为衢州是个农业大市,农业投入品量大,质量参差不齐,而当时没有一个有法律检测资格的质检站,农民买到伪劣肥料没地方检验。当她把设想向局长汇报时,局长吓了一跳,他没有想到一个女娃娃居然有这么一个当时看来简直是异想天开的想法。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关键是当时全省没有先例,而且要人没人,要钱没钱,简直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王美琴花了整整3天时间,写了5000字的说明。在她的坚持不懈下,局长把筹建质检站的重任交给了她。王美琴按照省级计量认证的要求,自己动手编写了《质量管理手册》,搜集整理了23种肥料产品标准,起草了实验室规划、仪器设备自检规程,编印了各种原始记录表格和试验报告,并按照试验室CMA管理要求,对仪器设备、检测机构、人员管理、环境条件等进行了具体规范。由于没有现成资料可以参考,编写质量手册花了王美琴很多时间和精力。她写完初稿后,直奔省城向省级技术监督有关专家请教,连续写了三稿,终于完成了近5万字的手册,规范了实验室的制度、操作程序等,并得到专家认可。
这期间,王美琴经历了少数人的嘲笑和不理解。实验时接触有毒药物带来的危险,过多接触甲醛会影响视力,严重的会模糊不清,极端的甚至会导致失明。而经常接触强酸、强碱,不小心烧破衣物、灼伤皮肤等时有发生。不仅如此,因为做实验经常到深夜,她还承受了家人一时的不理解等压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王美琴筹建的质检站通过了浙江省技术监督局、省农业厅等单位组织的专家组十六大类50项内容的考核,获得了包括土壤、肥料、果树等23个项目44个参数的向社会提供具有法律效力数据的资质,从此承担起衢州市6个(市)县区技术监督、工商等部门农资督查的检验任务,先后完成3295个送检样品的检验。从王美琴手上发出的检验报告达2500多份,无一份有质量问题。
为了及时准确给当地工商部门提供肥料检测报告,她经常加班,检测到晚上八九点钟已成为习惯。一次,在工商部门送检的有机肥料中,王美琴发现有一个数据刚好在合格临界值,可以定为合格产品。但为了慎重,不让一宗不合格产品坑农,她连续重复做了8次检测,一直忙到深夜两点,最后放心地出了检测报告,为农民挽回数万元损失。
王美琴2006年当选九三学社衢州衢江支社主委,她注重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利用晚上时间、双休日及时撰写调研材料。有一次,她下乡走访,有些农户反映一种叫“硝酸型复合肥料”价格高,而且质量不好。面对农民花了钱买了劣质肥料的无奈情景,王美琴花了整整一个星期,走访调查了数十户农民,掌握了第一手材料,通过九三学社中央反映了“必须尽快制定硝酸磷钾国家标准”的信息,得到了社中央韩启德主席的亲笔批示。
几年来,王美琴所在的支社被评为九三学社浙江省先进基层组织,连续5年荣获九三学社衢州市委先进支社。王美琴2010年荣获九三学社中央先进社员,2011年荣获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