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召开参政议政工作联席会议

马大龙副主席出席


11月28日下午,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召开了九三界别市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专委会主任参政议政工作联席会议。社中央副主席、社市委主委马大龙,社市委副主委方炎、常旭、陆杰华、柴文忠,秘书长刘永泰,以及社市委各专委会主任、副主任,九三界别市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由陆杰华主持。

会议总结了2013年社市委参政议政工作,讨论了2014年社市委调研课题选题思路和线索,进行了市政协九三界别的《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条例(草案)》立法协商的讨论。

马大龙在大会讲话中说,今天来参加会的是各个专委会的主任、副主任、市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是社市委参政议政的骨干和主力军,大家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付出了辛苦的努力,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成果喜人。明年要着重在十八大三中全会的背景下做好参政议政各项工作,要认真学习三中全会的精神,把专委会、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各个方面的力量整合起来。三中全会决定勾画出了改革方向和路线图,在下一步的落实、实施方面还有很多问题要研究,这正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大有可为的地方,也是发挥我们参政议政优势的契机。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以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涉及的就是行政体制改革,乃至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法治国家包括了国家机构依法设立和行使职能、政府人员素质等等方面,国家管理的主体多元、方式多元、减少人治,这些都是建设法治国家的深刻内涵。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被看作第五个现代化,同“四个现代化”同样振奋人心。那么我们参政党也要努力实现现代化,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怎样更好地发挥参政党的作用,是我们要在理论上全力以赴加以研究,在实践中大胆尝试的。

方炎做2013年社市委参政议政工作总结报告。报告指出2013年社市委完成了16项调研课题。在调研课题的选题阶段,各专委会共提交了24项调研选题,经过专委会的讨论和选题论证会的讨论,选出了16项作为社市委的调研课题。把其中研究京津冀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课题“加强区域合作,共建首都圈生态文明”作为社市委的重点调研课题,主要由人资环专委会主任闵庆文牵头完成,并执笔撰写调研报告。全部调研课题均已顺利完成,提交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已通过市委统战部送交中共北京市委。经结题论证会和主委会的研究,医卫委员会的“完善北京市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调研报告”作为明年市政协全会的大会发言,由市政协委员孙美平代表九三市委发言。社法委员会的“北京市公共租赁房政策实施效果与存在问题的调研”、经济委员会的“北京市政公用事业财政补贴问题及对策建议”作为党派提案提交市政协全会,重点调研课题“加强区域合作,共建首都圈生态文明”、城建委员会的“加强第二机场区域轨道交通规划研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科技委员会的“发挥首都创新优势促进区域高端辐射 加强国家战略支撑”、经济委员会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北京市经济类社会组织的发育和科技创新推动作用的研究”、社法委员会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北京社区卫生资源配置问题”等5篇调研报告作为市政协全会书面发言。今年社市委还通过建言专报向中共北京市委提交了6项建议,其中“关于推介北斗卫星导航项目落地北京的建议”、“关于注重应用新技术成果,从根源入手治理PM2.5污染的建议”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据悉,这在各党派送交的建言专报中占有很大比例。社市委的主题议政会也创新了新形式,“新型消费业态”采取了论坛的形式,并与专委会和西城金融支社合作举行。一些议政会还邀请媒体参与,第一时间向社会传达了九三的声音,《人民政协报》在统战专版在头条报道了医患关系议政会。“轨道交通立法主题议政会”《北京晚报》的报道生动鲜活有说服力,《北京晨报》记者专程采访了方炎副主委,做了整版报道,《光明日报》不仅以很大篇幅发表,同时还把稿件发到光明内参。

方炎说,今年的参政议政工作成果丰硕,但是还有些问题需要在明年的工作中着重考虑。一是调研课题的选题要更加注重前瞻性和宏观性;二是专委会的调研工作不仅仅要依赖某几位专家,要注重挖掘更多的人才。因此明年的调研课题要注重考虑按照三中全会的精神选题,要让新发现的人才积极参与到调研课题中。

会议进行了分组讨论。在专委会的基础上,相关专业领域的市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分别到各组参加了讨论。

第一组主要来自科技、经济委员会。科技委员会认为三中全会关于科技领域的改革应当认真研读和领会。三中全会提到,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那么在鼓励科技创新方面,对于各种所有制成分应该更加一视同仁,中小企业将成为创新的重要因素。明年的调研课题可以重点考虑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中介组织发展、公益性研究院所改革等问题。科技和教育经费的管理和考评制度存在不合理现象,可以作为调研的对象。经济委员会关于农村金融问题和社会组织的研究已经持续做了几年,希望继续深入研究下去。三中全会的决定对证券市场影响深远,经济委员会应在这个领域深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第二组主要来自教育、文化委员会。在讨论中,两个专委会计划于2014年联合开展调研。大家建议的调研方向主要有学校文化建设、传统文化进校园、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教育不公平、出版业发展与公共文化建设等。在讨论对于十八大精神的学习体会时,大家特别提到,十八大以后,涉及教育的文件中,“公民”两个字消失了。

第三组主要来自城建、人资环委员会。城建委员会明年的专委会选题方向主要有转变政府服务管理理念、提高政府职能、提高管理的城市现代化水平,发挥民主党派的监督职能,城市的生态修复,公共资源使用的社会化,构建和谐社会与执法不到位的问题,社会管理中要重视前端管理,以及政府管理与社会组织、居民自治的关系等等。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的选题方向主要有污水回收与处理问题,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问题,教育行政化问题,水、电、气价格改革的市场化问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深入群众的问题,建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问题等。

第四组主要来自社法、农林、医卫委员会。社法委提到对三中全会公报的60条进行梳理,分析新旧思路的冲突点及存在问题;研究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概念、要素和国外情况。社会治理需顶层设计,即进行整体架构,注意管理方式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运行方式由管理向服务转化;梳理对政府人员的考核指标体系,分析评价其合理性;研究科技创新的绩效考评方法,给政府建议。在一定的架构理论的基础上,可以整合各专委会资源,结合某方面的具体执法,如食品安全等,研究执法过程存在的问题和有效途径。司法独立改革之后,将有一系列相应的变化,其中审判机制如何变化值得研究。

农林委员会提出,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应研究“理解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指标体系建设,避免保护变成伤害。要把如何提高民众的生态文明意识、调整农林牧结构、合理开发北京周边山区的林草资源、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北京生态环境建设的框架。医卫委员会提出课题立项原则应是全社会关注的、需要多部门共同解决的、有切入点和相应解决途径的、能够由点及面向全国推广的。可以在选题前与政府座谈,了解其关注又无法解决的问题。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了“宽进严管”的管理模式,需要研究严管的依据,比如法律法规如何跟上等。在疾病防控方面应研究人医和兽医联动,进行系统设计。三中全会以后,民营医院将迈进快速发展期,研究方面的问题有重要和实际意义。三中全会提出将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不准多处占用住房和办公用房,不准超标准配备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因此在实行紧缩政策后闲置办公用房的资源配置与优化利用值得研究。另外明年的调研选题还可以考虑儿童用药系列问题的解决方案、医保政策的进一步等。

各组与会人员均就大气污染治理立法问题进行了讨论。建议在法律条文表述上由“应该做什么”转向“不准做什么”,提出最低要求,方便实施和管理。在处罚上,不能限额,处罚金额应规定为企业资产的百分比。鉴于大气污染如此严重,是否要重新评估北京的产业发展的规划与决策,比如说对发展汽车产业这一政策应有后评估。与会的市政协委员将于会后形成各自的意见和建议提交市政协。

另外,与会人员还就政协组织建设、如何增强选人机制的灵活性、如何提高九三成员中政协委员与人大代表参政议政能力与活力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科技委主任赵兰香、副主任王汝芳、田世平、吴循、黄宇平,教育委员会主任沈兴海、副主任王建平、李丽萍,医卫委副主任吴彬,农林委副主任王堃、王彦辉、杨泽霖,城建委副主任王文贤、黄白、贺卫平,经济委主任刘中、副主任王建民、王景兰、仲伯俊、刘颖、单国俊,文化委主任朱岩石、副主任闫贤良,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吴景明、孙迎春、汪宁、李炜,人资环委主任闵庆文,思想理论研究会政协理论研究组组长朱良,妇委会主任权忠敏、副主任朱兰,市委常委邢文训、程留恩出席此次会议。(董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