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武维华副主席就发展绿色农业问题接受央视采访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武维华1月15日就发展绿色农业问题接受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采访。

就记者提出的,九三学社中央围绕加强绿色农业做了哪些调研,武维华说,2012年7月,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王志珍率领九三学社调研组赴四川省遂宁市就“农业绿色发展”问题进行调研,当地的绿色发展模式令人印象深刻。调研结束后,九三学社中央撰写了《关于加强绿色农业发展的建议》,提交到2013年全国两会,希望通过提案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该提案被全国政协大会列为1号提案。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很快,粮食产量实现了十连增,但即便如此,依然要面对人口增加、耕地减少、资源短缺、自然灾害及环境污染等压力,农产品安全问题愈发凸显。比如2013年的毒大米事件。加快发展绿色农业、循环农业对我国至关重要。

就记者提出的,提案中提到的“辽宁省八家子铅锌矿区周边耕地镉、铅含量超标都在60%以上”数据从何而来?武维华说,这个数据参考了2006年我国土壤科学领域最具权威性的专业期刊之一——《土壤》杂志刊登的一篇题为《辽宁典型工矿区与污灌区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原因》文章。该文提到,在辽宁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及“菜篮子”基地土壤调查监测中发现,八家子铅锌矿区附近土壤中Cd(镉)的超标率达到100%、Pb(铅)的超标率达66.7%。九三学社中央提案中提到这个数字只是说明一个我国土地污染的例子。事实上农业污染种类多、数量和面积大,令人触目惊心。比如,长期以来的氮肥滥用问题,特别是不被公众关注的农业废弃物问题。目前我国农业废弃物总量每年达30多亿吨,相当于每个国人每年生产2吨垃圾。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我国环境污染的污染源一半左右由农业污染造成,迫切需要发展绿色农业、循环农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

就记者提出的,九三学社中央提案中提到全国耕地重金属污染面积在16%以上,而近日国土资源部公开发布信息称,全国中重度污染耕地5000万亩,两者数据相差甚远,如何理解这种数据差距?武维华说,在2011年10月举行的广东省科协论坛第45期专题报告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指出,全国重金属污染耕地超过3亿亩,占我国耕地1/6(16.666%)。这是说的污染类型。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中重度污染耕地5000万亩,说的是污染程度,二者不是一个概念。后者的数据明确说是中重度污染,那就不包括轻度污染。况且,国土资源部这个数据来自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该调查于2006年启动,于2009年结束。2009年后中国耕地污染问题是继续恶化的。

就记者提出的,为什么说面源污染隐患更大?影响更深远?武维华说,面源污染是相对于点源污染而言的。是指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中产生的有机或无机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等方式形成的对水、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污染。与点源污染相比,面源污染范围更广,不确定性更大,成分、过程更复杂,更难以控制,是导致目前河流、水库、湖泊等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它是目前我国环境污染治理的难点,也是新农村建设尤其是生态环境建设的最大障碍。

就记者提出的,作为农业界专家学者,您认为目前中国在发展农业上有什么国际经验可以借鉴?武维华说,不同国家情况不同。美国淡水资源丰富,玉米单位施氨量是中国的50%—60%,但单位面积产量却是我们的1.5倍。欧洲的农业立法很健全,他们种地不光考虑产量,还考虑景观效果,在这方面有严格的规定。这些我们短期内做不到,因为中国人均耕地比他们少很多,土地承载压力太大,解决吃饭问题是前提。

当记者问到,您对未来中国农业发展有什么建议?武维华说,今年九三学社还会持续关注农业绿色发展问题。我希望能够把治理农业污染问题与城镇化结合起来。比如,建立绿色农业示范区,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减少资源浪费,降低废弃物产生,让农业生产自身循环起来。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每个人身体力行,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侯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