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葛均波委员:体检呈“两极分化”乱象 医疗服务应规范统一


面对现代人舍本逐末,把体检看成了预防医学全部,致使各种体检机构遍地丛生,体检医疗服务充满了乱象怪象,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呼吁建立统一“体检医疗服务规范”。

葛均波委员认为,现代人对于体检的错误观念导致了过度体检和体检缺失两种怪象滋生。人们误以为体检越多越好,查出来有病治疗,没病安心。于是,体检成为了单位的福利、社交的礼物、有钱人的保健品。职位越高,经济实力越强,体检项目越来越多,体检频率越来越高。有人3个月到半年就要体检一次,而且还是全套昂贵套餐。这不仅是浪费医疗资源,而且也违背了医疗指南。葛均波举例,最受青睐的肿瘤标志物并不推荐所有人群都进行检查,其中的前列腺癌标志物仅推荐预期寿命大于10年的健康男性用于筛查,而且仅需每两年查一次;对一般人,结肠镜仅推荐50岁以上人群用于结肠癌筛查,而且10年才需查一次。

“单位连奖金都发不了,还谈什么体检!”过度体检的背后,却有另一部分人因为贫困或缺乏健康意识,长期不体检,小病成大病。令葛均波颇为忧心的是,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长,冠心病、脑梗都是它们的并发症,给患者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医疗负担,而它们仅仅通过量血压、测血糖就能早期被发现。对成年女性进行例行乳房体检和宫颈癌筛查,也可以减少两大女性肿瘤的发生率。此外,因少有有体检项目包括心理精神症状的筛查,使心理精神疾病不能早期被发现,无法进行干预治疗,患者饱受身心疾病的折磨。

“不规范的体检医疗服务不能成为人民的健康守卫者,亟需规范,避免过度和过少体检”。葛均波建议,建立统一“体检医疗服务规范”,对体检机构、工作人员进行资质认证,体检机构必须配备相应科室专科医师或全科医师,对体检仪器设备进行质量控制,对体检过程进行临床路径管理,体检结果由执业医师进行解读。同时,对困难人群、流动人口等提供社区基本体检服务,通过血压、血糖、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等项目早期发现疾病,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摘自《联合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