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何彬生:取消医院等级评审


“即使掉两层皮,也得冲进‘三甲’!”晋级“三甲”对不少医院来说已经成了关乎医院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但是这并不利于缓解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湖南省委会副主委、长沙医学院院长何彬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取消医院等级评审,建立医院公平竞争发展机制,制定符合现代医院建设发展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新医改的重点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打造‘高精尖’医院的做法并不符合医改大方向。”何彬生认为,从重启的三级医院评审可以看出,优质医疗资源和病源向大城市、大医院集中的趋势仍然明显,与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相违背。开展医院等级评审,尤其是创建“三甲”,意味着最好的医疗条件、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只要晋升到“三级”,就意味着收费标准可以更高,政策更优,可以购置更加高端的设备,享有更多的科研项目资源,能吸引来更多的医疗人才和病源。而民营医院却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国家没有补贴还要交纳名目繁多的各种税收,全靠自力更生、自负盈亏。医院等级评审的背后隐藏的实际是不“平”。

针对目前医院等级评审中存在的问题,何彬生说,医院评审标准和指标很多,其中医院规模 、医疗设备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标准成了被评审医院盲目争级上等的“主攻方向”,“医院为盲目增收而争购高档医疗设备,进而在突击效应失效后,医院管理工作也随之出现滑坡,偏离了医院评审的初衷与目的。”他还认为,医院评审工作最高组织者和领导者仍然是卫生行政部门,评审委员会的组成成员都是同行业内部的专家,缺乏广泛的社会参与,使医院评审工作无法从制度上设置上保证其公平性和公正性。

何彬生建议,取消医院等级评审,建立医院公平竞争发展机制。医疗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应使医疗资源回归市场,让群众自主选择。全面取消三甲医院门诊,各级医院的专家逐级下沉至下一级基层医院,引导老百姓“小病到社区、大病进医院”。还要探索建立我国第三方医疗机构评价组织方法、理论和模式,建立医疗机构相互自评体系。(刘芳  胡译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