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中国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探索史。经历这个时期的中国人,尤其是当代中国人,都有着自己对于邓小平——这位新中国缔造者之一和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特殊记忆。
8月19日,在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九三学社中央召开座谈会,深情回顾小平同志的光辉业绩,缅怀他的崇高风范,学习他的思想品格。
往事难忘
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一员和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邓小平非常重视统一战线工作,形成了许多有关统一战线的重要思想和论述,也留下了很多和民主党派人士交友、合作的宝贵记忆,其中也包括九三学社的几代领导人。
1981年2月5日,邓小平同志与许德珩在全国政协春节茶话会上亲切交谈。
——九三学社中央首任主席许德珩年长邓小平14岁。20世纪20年代,两人同在法国勤工俭学。回国后,虽然邓小平成为职业革命家,许德珩成为民主教授,但同样都为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做着自己的贡献。1978年,两人在全国政协五届一次会议上分别被选举为主席和副主席,工作上有了直接接触。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为90高龄的许德珩回忆录《为了民主与科学》题写书名,为两人近一个世纪的友谊增添了完美一笔。
1980年3月,在中国科协第二次代表大会期间,邓小平同志与周培源副主席亲切交谈。
——九三学社中央第二任主席周培源在改革开放初期大力倡导科学与教育改革,而第三次复出后的邓小平刚好分管科技与教育工作。1977年8月3日,作为北大副校长的周培源在邓小平主持召开的科学与教育座谈会上表达了自己支持恢复高考的态度。随后,在邓小平扩大对外留学决策的背景下,周培源率中国教育代表团访美,在两国建交前达成了首批中国学生赴美留学计划,引发了当时的一股留学热。
1981年1月1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年茶话会。邓小平同志与吴阶平同志亲切握手。
吴阶平评价邓小平:他既有策略又有原则。
——上世纪70年代初,周恩来在与邓小平的一次长谈中,向邓小平特别提到“健康问题可找吴氏兄弟”。他口中的吴氏兄弟之一就是九三学社中央第三任主席吴阶平。吴阶平是新中国著名泌尿外科专家,曾为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服务。1976年末,邓小平因急症被送到301医院救治,吴阶平主持了对他的治疗。在一次电视专访中,吴阶平评价邓小平“既有策略又有原则”,“是个天才”。
2009年8月7日,韩启德、邓楠一起参加中国科技馆新馆标识启用仪式。
——九三学社中央现任主席韩启德虽未与邓小平有过直接接触,但在兼职科协主席时,与担任科协常务副主席的邓公女儿邓楠极为熟识。2012、2013年,他分别参加了以邓小平为主角的电视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和《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首映式。在他担任主席的十多年间,九三学社各级组织和全体社员开展了对邓小平理论的深入学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做出了很多突出贡献。
——九三学社中央现任常务副主席邵鸿少年时代曾亲眼目睹过“文革”时下放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的邓小平。“1970年,我上学时总能看到去工厂劳动锻炼的小平同志。这位个子不高的老人,迈着稳健的步伐,低头走路。当时他应该正在思考着文革后中国的前途命运。”,“能在那样特殊的机缘下见到他,是我一生的幸事。”作为一段重要历史的见证人,邵鸿拥有了他关于邓小平的一段难忘回忆。
——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丛斌亲身经历了1977年恢复高考那个令千万知识青年无比激动的时刻。他顺利报考并以当地作文第一名的成绩被高校录取,走上医学研究的道路。至今,他仍对一言拍板、重启高考大门的总设计师充满感激:“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就是得益于邓小平的胆识!”
我们心中的小平
小平同志无疑是一位伟人。他的丰功伟绩,就像一座丰碑,屹立在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上。
邵鸿——“小平同志作为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在实现国家和民族独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和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在实现国家富强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并为下一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奠定了重要基础。”
丛斌——“小平同志善于把深奥的理论概括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易于实践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最好的宣传员和讲解员;将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做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并成功付诸于中国的改革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伟大的实践者。”
九三学社中央思想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李海彬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开始于毛泽东成型于邓小平。“毛泽东让中国人民站起来,邓小平让中国人民富起来。这一切人民和历史都是不会忘记的!”
九三学社中央思想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化工研究院教授级高工朱良认为,邓小平对中国最大的贡献,一是为中国在思想上扭正了方向,使动荡近一个世纪的中国回归了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正轨;二是抑制了中国几千年搞个人崇拜的传统,废除了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强化了制度,为中国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
九三学社中央思想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林存光说,中国近百年的发展历程曲折艰难。在这样大的历史转折关头,能把握时代走向,引领中国从长期动荡转变到迅速发展的道路上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这个角度上说,邓小平是一位跨越时代的真正伟人!”
九三学社中央思想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九三学社北京市西城区委常务副主委魏建新对邓小平两点功绩印象深刻:一是对人才的重视。他决策了恢复高考、重用知识分子等政策,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很多人现在都成为了国家栋梁;二是30多年大力发展经济建设,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也为其他方面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九三学社中央思想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行政学院信息技术部译审孙迎春将邓小平的历史功绩概括为“松绑”:“在当时极左思潮泛滥的社会背景下,邓小平决策给思想松绑,给经济松绑,给人才松绑,没有卓越的智慧和勇气是做不到的。”
小平精神永在
九三学社中央思想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市昌平区科协秘书长甄燕昌结合几十年从事科普工作的人生经历谈到,邓小平的“猫论”为科普工作提供了最科学的指导,使他们能够总是从百姓需要出发,因地制宜。“不管是外来洋技术还是中国土技术,只要能为百姓服务、让农民脱贫,就是好技术。”
九三学社中央思想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城建天宁消防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黄一品说,“邓小平曾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要说,企业是国家的孩子。我们在国家的支持、鼓励和帮助下发展壮大,未来要牢记改革开放初期的开拓拼搏精神,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做出更好的成绩,为国家和人民创造出更多财富和价值!”
九三学社中央思想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迪恩齿科诊所主任张迪欣说,“纪念小平同志是为了反思历史,展望未来。反思历史不是讲对错恩怨,评价历史也不只是仰视或俯视历史。只有从历史中学会自省,才有可能避免失误,才会有进步的希望。”
九三学社中央思想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吴成亮说,“当前我们开展纪念小平同志110周年活动,就是要缅怀他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生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精神,具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影响社会风气,指导自身和国家各方面工作。”
……
追忆和缅怀绝不仅仅是为了纪念。
未来,我们还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斗。这条路没人走过。该怎么走?没有现成的答案!
我们不能停留在已有的经验和成绩前。超越前人才是对前人最好的告慰!
我们也不能照搬别国的经验。东施效颦或削足适履只能是美梦一场!
唯一的正途是,秉承小平同志倡导的实事求是精神,继续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在世界文明史中书写出当代中国人生生不息、自强不已的华美篇章。(侯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