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韩启德:"早发现"并没降低癌症死亡率


“很多人谈癌色变,都希望早发现早治疗,健康体检都要带上癌症指标检查,这样的检查其实意义不大。”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科院院士韩启德10月8日在南京医科大学江宁校区做题为《疾病危险因素控制和疾病筛查》的报告,用多个国家权威调查结果,佐证“早期筛查癌症死亡率没降低”这一观点。他表示,不建议人人都做普遍的癌症筛查,体检中偶然发现的可疑“结节”大都不致命。

报告中,韩启德对疾病危险控制因素和疾病筛查两个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提出,疾病是指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致病因素所引起的有一定表现的病理过程。每一种病特别是慢性病都有一定的发病概率,某些能够使群体里某种病的发病概率提高的因素则是疾病的危险因素。他认为,当前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实际结果,是极少有个人因为采取措施而受益,绝大部分干预没有任何效果,其中有些人反而因为药物副作用使健康受到损伤。

韩启德将癌症分为三类:一类肿瘤发生非常快,一旦发现就已经难以治疗而没有筛查意义;一类是进展缓慢的肿瘤,在早期症状出现以前还有相当一段时间可以筛查出来;还有一类相当多的癌症属于停滞发展型,有一部分肿瘤进展到生命的终结还没有成事,也有一部分停止发展型肿瘤处于进展期和渐进期,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决定是不是做筛查。

韩启德提出一个原则,即针对低概率事件做出合理决策,来提高危险因素和筛查干预措施的效率。一是加强研究,去寻找刻意性更高的疾病易感性的标记来缩小筛查和干预范围;二是对多种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主要针对危险基数程度比较高的人群采取干预措施;三是采取更加安全、更低成本、更加有效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干预方式。

韩启德表示,在解决比较小的基本医疗问题时,往往医疗花费较少,疗效较好;后期临床晚期病人则往往花很多钱而疗效较差。他认为,要改变就医观念,把钱用于最合理的地方。同时,他提出,要摆正对于医疗的定位,人的健康更多的是由生活方式、生活条件、经费保障来决定的,应对保持健康持有一个更好、更全面的看法。

南京医科大学师生近2000人参加报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