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遏制烟草的流行,我国于2003年签署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5年8月批准了《公约》,并于2006年1月生效,这是中国烟草控制工作的一个里程碑。我国“十二五”规划当中也明确指出“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一直以来,很多全国政协委员十分关注推进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立法问题,本届政协一次、二次会议上,很多委员围绕这一问题已提交了提案、大会发言,分析烟草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研判当前防烟控烟的严峻形势,提出具体意见建议,疾声呼吁让烟草远离妇女、儿童和青少年群体。
日前,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政协杂志社联合召开“推动公共场所禁烟立法”主题座谈会,与会的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助理吴明,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全国控烟协会常务理事冯丹龙等专家学者就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一批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韩启德:中国控烟工作迈上新台阶
我国政府一直非常关注控烟工作,近年来在控烟方面取得不错效果,2006年1月9日,《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国正式生效,作为缔约国,中国承担在国内实施控烟的法律事务,并且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控烟工作开展。全国政协也高度关注控烟工作,曾有281位委员联名提交了控烟提案,为控烟工作积极建言呼吁;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标志着中国控烟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控烟的形势依然很严峻,还有很多工作值得我们去做。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受烟草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数据显示,中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超过28%;7.4亿非吸烟人群遭受二手烟危害。与此同时,烟草消费还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我国的控烟工作任重道远。
我希望此次座谈会能够围绕我国控烟工作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达成共识,并以此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立法,有效地推进我国控烟工作的开展。
吴明:让烟草远离妇女儿童青少年
吸烟有害健康已经过科学证明,吸烟对健康的危害远远大于目前大家深恶痛绝的雾霾。女性吸烟会严重影响到下一代的健康和行为。青少年正处于发育的重要时期,器官未发育成熟,对环境有害因素的抵抗力弱,吸烟不仅会影响到生长发育,对健康的损害比成人更为严重,也会因成瘾而成长为又一代烟民。因此,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妇女、儿童和青少年,让他们远离烟草!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让烟草远离妇女、儿童、青少年”作为控烟工作重点和宣传口号。建议政府近期控烟工作重点放在妇女、儿童、青少年群体上。并将“让烟草远离妇女、儿童、青少年”作为控烟的宣传口号,推动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以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将“让烟草远离妇女、儿童、青少年”以保护儿童、青少年的健康作为政府和全社会的一种义务和职责。
2.烟盒包装上印制警示图案。建议政府限期在所有烟草制品包装上印制大而明确、说明吸烟具体危害的图形警示。除了烟盒包装上印制醒目的健康警语外,还应有黑肺、烂牙、病容等警示图案,面积不应小于烟盒面积的40%-50%,以使妇女、青少年清晰地知道烟草使用和接触烟草烟雾带来的严重健康后果。通过这种触目惊心的图案,阻止新的年青吸烟者产生。同时,不得出现以任何虚假、误导的手段推销烟草制品,如某一烟草制品比其他烟草制品危害小和“低焦油”等词语。
3.全面禁止所有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建议在《广告法》修订草案意见稿的第二十条中明确规定“全面禁止所有的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并推动法规落实到位。禁止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期刊、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图书、音像制品等传播媒体、在各类公共场所以、公共交通工具等发布烟草广告或变相烟草广告;禁止烟草企业以支持慈善、公益、环保事业、教育事业或企业社会责任的名义,或者以“品牌延伸”、“品牌共享”等其他方式进行烟草广告宣传和促销。电影和电视剧中不得出现烟草的品牌标识和相关内容,不得出现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吸烟镜头。
4.加强儿童、青少年“吸烟有害健康”的教育。编制控烟相关的健康教育教材,并作为幼儿园和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正式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培养儿童、青少年吸烟有害的意识和远离烟草的健康行为。
冯丹龙:将戒烟药物纳入医保
我国是受烟草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自2003年中国签署世界卫生组织主持制定的第一部国际公约《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来,控烟进程的推进非常缓慢。2013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凸显了政府对控烟的决心和对保护公众健康权利的重视,标志着中国的控烟履约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据卫生部门统计我国有3亿烟民,7亿多非吸烟人群遭受二手烟危害,每年有140万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国内外科学证据表明,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八大死因中有六种与吸烟相关,如肺癌等恶性肿瘤、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慢阻肺、糖尿病等。戒烟是防治这些疾病最有效、最省钱的措施。
烟草依赖在1998年就已经被定义为成瘾的慢性疾病,复发性高,仅凭毅力很难戒掉吸烟,需要医生的治疗。据调查,每年靠毅力戒烟的成功者不到3%,成熟的做法是使用药物干预、行为替代和心理治疗联合疗法。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将提供戒烟治疗视为政府责任,给予医疗保险上的积极支持,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表明:通过医疗保障支付的杠杆可以大幅提升戒烟率,降低未来治疗吸烟相关疾病引起的社会医疗成本。
提供戒烟服务和烟草依赖治疗是国家责任,帮助烟民戒烟可挽救生命,保护烟民、被动吸烟者等广大人群的健康,降低相关疾病负担,符合国家的长远利益。具体建议措施如下:
1.经费保障:建议由烟草消费者为戒烟买单,增加烟草税,把增加的烟草税部分定向投入社保的医保基金,用于控烟、戒烟服务和戒烟治疗(包括咨询、药物干预、行为替代和心理治疗等)。可考虑仿照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如泰国将烟草税利的3%用于控烟和戒烟服务;台湾地区将每包卷烟加征“健康捐”20元新台币,用于控烟和戒烟服务。
2.政策保障:卫生及社保部门将戒烟服务和戒烟药物纳入职工和社会医疗保险范围。率先试点在医疗卫生资源丰富和经济条件相对发达的地区将戒烟药物纳入医疗保险范围,总结经验逐步在全国推广;开放由医保个人账户给付戒烟药物费用。
综上所述,烟草控制和戒烟服务的有效开展对延长中国人均寿命,降低肿瘤、心脑血管、呼吸等疾病的发病和死亡率,节约医疗资源和社会支出有重要的意义。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和有力的政策保障,将戒烟服务和戒烟药物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是件利国利民的实事,必将激发戒烟热情,有效降低吸烟率,切实推进我国的控烟履约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