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与时间赛跑 为生命接力

——九三学社社员周殿阁、王天兵在抗震救灾一线


鲁甸地震发生后,九三学社社员周殿阁、王天兵奔赴灾区,参与到与死神争夺生命的接力赛中。

周殿阁:与时间赛跑  与死神竞速

受国家卫计委委派,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主任医师周殿阁作为第一支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赶赴震区开展危重伤员医疗救治工作。

8月4日上午,周殿阁一下飞机就奔赴灾区。在“鲁甸地震伤员多学科协作会议”上,他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专家共同商讨伤员情况,为实施救援做具体准备工作。会议一结束,他便来到骨科查房参与研究制定手术方案。由于地震伤员很多都是骨伤,周殿阁的救治工作任务艰巨且节奏紧张,直到凌晨1点多才结束当天工作。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医疗组人员都在抓紧黄金救援72小时抢救生命,与时间赛跑。8月5日清晨,周殿阁查看完伤员病情之后,与同事一起连续进行了4台骨科手术,医院两个手术间交替开台,他们就在两个手术间中“接力”,做完一台去另一个手术间接着做另一台。“手术后我们回到病房,震区又送来9名伤员。哪里还有时间去想累不累啊,看到这么多病人正在经受痛苦,心里只是想赶紧为他们医治。我们立即查看新到病人,制定治疗方案,为需要手术的伤员制定手术计划。” 周殿阁说,看到很多伤员由于亲人也在受难而没有家属陪伴,连例行的术前知情同意都无人可讲。“每当想到这些,真的心里酸酸的,和他们比起来,我们不算苦,我们必须要为灾区人民做点实事!让伤员们得到尽心的照料和及时的治疗,尽早为他们解除痛苦。” 几台手术下来后,周殿阁还要查房、会诊,等到坐下来吃上一口热饭时已经是晚上8点多了。

8月9日,周殿阁出色完成救援任务半夜回京。经过前几天紧锣密鼓的会诊、查房、手术和讨论,他拼尽全力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抢救伤员,用实际行动履行了他 “不辱使命”的誓言。

王天兵:手中紧握爱心接力棒

8月9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第二批医疗专家--——创伤骨科主任医师王天兵受命出征,接过第一批专家的爱心接力棒。他抵达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后立刻投入紧张的工作,会诊、讨论、手术有条不紊地进行。王天兵是抗震救灾的“老将”,他参加过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2013年芦山地震救援,2014年3月昆明火车站暴恐案救援。他说:“我们创伤骨科专业的医生在国家和人民危难之际,必须挺身而出,这是发挥自己身专业优势,为灾区人民多做些事情的时候,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经过第一批医疗专家的奋力抢救之后,此次医疗专家救治工作重点发生转变。 “第一批专家的主要任务以损伤控制为主,全力挽救伤员的生命,防止出血和感染,对创口进行早期处理。作为第二批医疗组成员,我们的任务主要是在病人生命指征稳定后进行功能性重建的手术,为恢复患者功能进行治疗和处理。” 王天兵说。除此之外,第二批专家还有一个任务是对治疗到现阶段的患者进行伤情评估筛查,配合内科、脑外科等科室,为多发性复合伤的病人制定整体治疗方案,对所有病人的病情进行筛查,并在筛查基础上完成创伤骨科地震伤员病情评估标准。早晨6点多,王天兵用疲惫的声音留言说:“截至目前,我们这两项任务已经完成了,我们现在出发去会泽,对会泽的病人进行会诊,今天还有7台手术等着我们去做。”

王天兵紧握手中的爱心接力棒,奋勇向前。(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