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科普破冰之旅 云南不虚此行

——记九三学社中央院士专家科普团云南行


“葛院士去不了了!抱歉!”电话一端传来消息。

“啊?!这可怎么办?”九三学社中央社会服务部干部郭晓东接到这个电话心里咯噔一下,“昆明医科大学的师生听说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心脏病研究专家之一的葛均波院士要来作讲座早就翘首以盼了,还有昆医大附属医院的大夫们早早就安排好换班,希望能够与葛院士当面交流。这可怎么办?”

破冰之旅

“培养公民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是作为以科技界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九三学社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科普工作上多做一些事情,是我们社会服务工作的一个更重要的领域。”在九三学社中央科普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给新成立的九三学社中央科普工作委员会布置任务。

“如何开展科普工作?如何发挥九三学社智力密集的优势?”接过任务的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丛斌陷入深深的思考。“这个时代不缺少明星,但缺少大师;到处充斥着科学技术,却鲜见科学文化;以院士证道科学精神,代表九三学社对社会关键问题发声;组织专家普及科学知识,培养公众科学意识”,这是丛斌的态度,亦是解决之道。

九三学社中央院士专家科普团第一站选在云南,一方面是为提升民族地区群众科学素质;另一方面原于为纪念抗战胜利镌刻在名字中的九三学社同仁,想近距离感受当年培育了众多大师的西南联大所弘扬的爱国民主科学精神。

每天百余通电话连接北京、上海、昆明、蒙自,每天20封邮件无远弗届,遍布院士专家们工作地的足迹,半个月多方联络,始将九三学社中央院士专家科普巡讲云南行的日程敲定。

九三学社中央、中共云南省委统战部、九三学社云南省委、中共红河州委统战部组成联动小组,全力做好衔接和配合。

西南联大的爱国民主科学精神,被新时期九三人再次舞动在彩云之巅。

授道之旅

两天时间,昆明、蒙自、开远三地,驱车300余公里,完成13场讲座,讲座场均2小时。这像是一场疾行突进,更是一场汇聚思想精英的饕餮盛宴。

早已把科学人的理性、创新、纠错精神转化为自觉的丛斌刚下飞机,在疾驰的中巴车上就与同来的专家们开始探讨“纠错”。“昨天偶然听闻某专家说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患者在早期没有传染性。虽然我没有深入研究过埃博拉病毒,但从病理学上讲,早期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患者没有传染性的说法是不科学的,只要病毒存在于人的血液、体液中就具有传染性,只不过早期病毒量少,传染性弱而已,不能以此混淆视听。明天我要好好讲一讲。”

9月25日一早,春城秋雨瑟瑟,礼堂内坐满了闻讯赶来的众多党外人士,有早起坐了1个多小时公交的84岁老社员,有早早来抢占有利位置的年轻社员,还有兄弟党派朋友,济济一堂。

丛斌从远古时期动物物种曾经经历过的5次大灭绝讲起,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引领听众思考动物物种灭绝对微生物界产生的影响,进而引出微生物界的变化对人类造成威胁的问题。在谈到动物物种灭绝与人类生存的关系时,他以埃博拉病毒为例,引出病毒与宿主的共生性决定了捕杀黑猩猩之后,病毒会寻找新的宿主,而新宿主极有可能就是人。他强调,人类应极尽所能,延缓第6次地球物种大灭绝的到来,全力保护物种多样性,规范人类行为,维护生态平衡。

连续两天3场讲座下来,丛斌并不觉得疲惫,他希望通过科学知识的讲授让更多人“学科学,用科学”,同时克服“唯科学主义”的工具理性论,最终达到个人道德与诚信提升,形成真正的科学文化与生态文明的双向互动。

身在国外参加学术会议的葛均波院士,连秘书都无法保障与他及时有效的沟通,就在大家准备葛院士缺席云南活动另作备案调整的时候,通过不间断的协调沟通,葛院士星夜赶至昆明,入住酒店时已近凌晨一点,转天一早他如约站在了位于呈贡的昆明医科大学的报告厅。晚到的师生没有座位,就坐在过道台阶上聆听葛院士娓娓道来关于《介入心脏病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除了众多嵌入式教学视频和中英文翔实资料组成的PPT外,葛院士还用一段往事为学医的同学诠释了如何科学地对待医学实践:在一次心脏介入治疗全球直播手术中,按照谙熟的常规方法手术不顺利,自己助手的建议又被他认为“违反常规”,甚至“违反常识”,手足无措之际照了助手说的方式勇敢一试,没想到竟取得了世界性突破。他感念于此,并凭借着“尊重导师,但不迷信导师”的态度攀上了科学之巅,延展了科学文化的内涵。

透过讲座,莘莘学子了解科学者的科学实践道路万千,更体味到科学精神引领下的梦想启迪与价值归宿。

燃梦之旅

3位院士、5位来自医疗卫生、天文气象、运动科学、生命健康、食品安全界的教授级专家齐聚云南确实是种难得的缘分。用中共云南省委常委、统战部长黄毅的话说:“这次所来的8位专家个个都是中国的‘宝贝’。”而“宝贝”们所到之处无不收获热烈的氛围。

在西南林业大学,央视《新闻联播》后的固定节目《天气预报》和凤凰卫视的《定真科普时间》早已为大家所熟识,由于负责这些节目,更由于气象与林业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总工程师的朱定真被学生们团团围住。马冠生教授的专攻内容“营养、膳食与健康”则是当下最受国人关注的话题,现场提问此起彼落。

在昆明医科大学,常年跟随国家女排和国家举重队负责科学训练及训练恢复的郭建军博士透露了不少科学锻炼滋养人体的秘密,学生们听的如痴如醉……

众多科学家的现身,对于地处中越边境的红河州来说犹如梦想照进现实,给了当地师生一个意外的惊喜。中国科学院院士孟安明和嫦娥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严俊这两位幕后英雄联合谱写了一幅从地球到宇宙、从胚胎发育到生命继替的延展画卷,解答了师生关于生命、场力以及科幻与现实的众多疑问和困惑。

红河卫生职业学院的学生甚至因对到来的大学者们心怀崇敬,打算在学好知识之余也好好科普一下凝聚众多人才的九三学社的独特与神奇。

科普的意义体现在“高、精、尖”的创造,更在于润泽万物的滋养。如果说在高校的专业知识讲授体现了前者,那么在开远一中对于青春绽放者的启蒙则无疑是后者。

从贵阳赶过来的北京大学医学部钮文异教授刚刚结束了上午高校的讲座,简单几口午饭后,乘车匆匆赶到开远一中,时间刚刚好,等待他的是开远一中,十一中的1400余名初中生和高中生。路上,他还在预想讲座的每一处细节和互动环节的要点。偌大的礼堂,黑压压的人群,还是没有敌过钮教授杂耍般的现场带动以及对于青春期学生“我是谁?”的人生引导。“说出你的心声”、“个性辨别测试”、“感受内外压力”……一个个互动游戏不仅极大调动了学生们的兴趣和气氛,也在寓教于乐中逐步教会学生在困惑中掌握自己命运走向的锁匙。钮教授揭开了一个个稚嫩的面庞下藏着的种种心事、困惑、不快,学生们的热情不减,讲座的时间也被一再延长。

年轻的学子们如海绵般汲取着知识的甘露,而院士专家的讲演则点燃了他们的追求真理的梦想。

“传道、授业、解惑”是为师者的担当,也是九三学社中央院士专家科普团恪守的信念。当满载专家的中巴车行进在雨后滑坡限速的公路时,稍显漫长的路途也给了平素互相知晓的院士专家们难得的交流机会。看着他们孜孜不倦的神情,回想他们过往两天的身体力行,不禁让人想到:科学无止境,知识在路上。(李硕  丛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