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广东省委主委姚志彬出席广东省政协第十一届广东省委员会第十七次主席会议。与会人士共同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新形势下人民政协工作中具有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是推动人民政协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推动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指南。
姚志彬在会上指出,政治协商应多关注各界别群众意愿。 “哪些问题需要协商,哪些人参与协商,协商的时间,协商的过程都要有科学而严密的制度规定。”他表示,尽管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主席会议、各专门委员会会议”等已有的制度安排比较多,但实际运作效果和程序依然比较粗疏。协商的有些内容必须硬性规定,例如政府人事、政府发展规划和年度预算。
姚志彬认为,贯彻民主协商、平等议事的原则首要前提是主体之间的对称和平等,协商的主体应涵盖各个党派团体、各个界别和社会阶层,协商的范围既要包括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又要包括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和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目的是为了寻求最优决策。主体之间应本着尊重谅解、增进理解、平等协商的原则,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有组织、按程序地充分表达各自的政治主张、利益诉求和民主愿望,并且协商的范围和问题都要有明确的规范。
此外,姚志彬强调,需要积极探索更具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色彩的政治协商。“现在会议的协商内容大多是由执政党提出的,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其他界别较少对协商内容提出意见和建议。既没有充分调动非中共界别主体的积极性和作用,又影响了中国共产党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他认为,协商内容应当通过双向甚至多向运行机制来确定,非中共界别主体毕竟代表和联系着多个界别的群众,而政协作为执政党与各界别之间协商议事的机构,在政治协商时,应多关注各界别群众的意愿与要求,把其中的重要问题作为确定协商内容的选择依据。如果这方面能有所突破,必将促进人民政协政治协商职能的有效发挥。(《南方日报》 骆骁骅 施志全 赖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