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辽宁社员张桂平主持的科研项目获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九三学社社员、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人机智能研究中心主任、沈阳格微软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北方软件学院院长张桂平教授主持的“融合知识管理的海量文献翻译平台”科研项目,于10月19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航空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期间,召开的2014年度“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的颁奖仪式上,获得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据悉,中国航空学会充分利用分支机构的专家资源,通过20个专业分会分别送到100多位专家手中进行初步评审。每份材料均请2位以上专业对口的具有正高级以上职称的专家审阅并签署书面评审意见,对专业初评涉及一等奖的项目更加审慎,均另请2位不同单位的专家进行评定。此次共评出33个拟授奖项目。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21项。    

张桂平主持的“融合知识管理的海量文献翻译平台”科研项目,历经三十年的执着探索和锐意创新,在国家、省、市项目的长期资助下,创新性地提出了知识管理与机器翻译融合的新思想,研发了融合知识管理的海量文献翻译平台。该成果具有鲜明的行业创新特色,在航空航天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取得显著的应用效果:

一、成果具有高度的创新性、先进性。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针对翻译需求可柔性订制的生产线翻译模式。该模式基于难点分解、逐步求精和知识增益的设计思想,提出了任务碎片化、知识细粒度化和并行协同的敏捷翻译模式;提出了协同标注、约束解码和任务管控的高效分析算法;提出了语义结构深度分析和透视化的迭代学习增益模型;实现了翻译生产线的按需柔性定制,有效地推动了翻译技术的实用化、工程化和产业化。由本领域院士和行业资深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平台针对海量工程文献翻译中的效率和质量这一世界性难题,创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融合知识管理的协同翻译技术体系,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和创新性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二、在航空、航天、国防等领域发挥了显著的应用效果。该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民用大飞机专项、国家创新工程(百万专利翻译)、国防重大工程和装备制造业两化融合工程等大规模、高标准翻译任务中,并发挥了巨大作用,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百万专利翻译项目中,基于该平台在11个月内高质量地完成了传统的翻译公司需要8~10年才能完成的翻译任务,提高效率近10倍。创造了单项汉英翻译服务规模最大、知识库最大、速度最快等新纪录;在十几万页的ARJ飞机技术出版物翻译项目中,首次完成了复杂度极高、专业性极强、维护周期30年的飞机技术出版物高质量翻译工作,为我国民用大飞机FAA适航取证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引进消化和自主创新。平台创建了集语言内知识、语言外知识和翻译行为为一体的翻译大数据(知识体系)。该体系融合数据采集、信息关联和知识推送等关键技术,建立了基于前移计算的30余万数据采集机器人(相当于每天几十万人在同时工作);建立了基于领域本体的1.8亿条核心翻译知识(相当于数万名专家的翻译知识量);建立了基于用户行为的数万个翻译用户模型;涵盖了34个工程技术领域,翻译的项目总字数超过40亿字。在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项目中,为4000余户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实时跟踪采集并翻译推送国外最新专利、标准、情报和文献,到目前为止已成功推送2400万条有效知识。

“融合知识管理的海量文献翻译平台”在多项重大工程的成功应用,充分证明我国真正拥有了对海量文献的快速、高质、工程化翻译处理能力,根本上推动了从传统作坊式翻译模式到现代化、规模化、协同化翻译服务模式的产业转型升级,使我国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能迅速找到技术至高点,与巨人同行。(邢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