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三学社河南省新乡市委员会,无论大事小事,需要骨干社员建言献策出招出力时,社市委领导和社员们经常想到的一个名字就是——“吴大付”。市两会期间,部分政协委员和党政领导座谈会上代表九三发出声音最多的是他;市政协常委会上,代表九三学社新乡市委建言献策最多的是他;社市委每一个集体调研中,跑前跑后,无怨无悔的是他;创办高校“九三讲坛”,坚持三年,完成九讲的是他;科技服务三农,卷起裤腿下农田的还是他⋯⋯大到提交的建议经过社省委、社中央采用后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发言,小到社市委搬家需要人抬个家俱,只要是社组织需要,社员开口,吴大付总是二话不说,满口答应。“加入九三就是为组织做贡献哩,在我的字典里,和九三有关的事就没有‘’不‘字!”这是吴大付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教学科研“就是中”
认识吴大付的人都觉得他有二十多岁小伙子的精神头。休闲衣、牛仔裤,外加一双旅游鞋是他经常的装扮。说话钢刀利水,走路风风火火,做事干净利索,保质保量。作为河南科技学院资环学院副院长、教授,吴大付教学、行政一肩挑,还带着4个研究生,日程总是排得满满的。从教二十多年来,他坚持在教学工作第一线,每学年都要承担3门以上的专业课教学任务,年均教学工作量360个多个。课多更要上好,吴大付在教学上下的是硬功夫。他在资源与环境学院率先开展了双语教学,探讨专业课教学新思路,先后撰写了《生态学双语教学模式探讨》、《生态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利与弊》、《新时期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等8篇教改论文,在行业内引起较大反响。对待学生他就像个大朋友,没有一点博士教授的架子。谁在生活上、学习上有什么困难,心理上遇到什么坎儿,都愿意找吴大付说一说。只要力所能及,吴大付没有不鼎力相助的。在本科教学工作中,他带头推行了全程导师制,向全体学生公开自己的手机号码、电子邮箱,全程指导,随时关注。在承担大量的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从未放松科学研究。公开发表论文共计100余篇。主编著作4部、教材2部、参编教材2部。先后荣获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科技学院优秀教师、文明教师、第五届“十佳教师”等荣誉称号。
“本职工作就是九三人的一面旗帜,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啥时候提起来都要让人竖起大拇指,称赞‘九三人就是中’!”吴大付说。
参政议政“有一手”
本职工作这么繁忙,吴大付却从来没有以此作为借口落下市政协、社市委、社省委组织的每一次活动。作为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新乡市参政咨询委员会主任、九三学社河南省人口与资源环境专委会副主任,吴大付在参政议政上公认的“有一手”,不仅“高产”,而且“保质”。
吴大付撰写的提案中,《加快我市现代畜牧业发展,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建议》、《关于创建我市沿黄旅游农业带的建议》、《关于关注城市周边失地农民思想观念和生活质量的建议》等6项建议被选为市政协大会发言;《关于完善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建议》、《期待高龄老人津贴发放工作更人性化》被九三中央采用;《城市周边失地农民思想观念和生活质量需高度关注》、《加大农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促进低碳农业发展的建议》被社省委采用;《强化农用化学物资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被全国政协作为口头发言;《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建议》被社省委采用后,以社省委名义报省政协,被省政协评为优秀提案;《关于关注在读大学生假期打工问题的建议》、《关注高龄老人津贴发放人性化问题》等建议在《团结报》上刊登。撰写的《关于个人公积金直接划转还房贷的建议》、《在我市大学城附近设立火车票预售点的建议》、《整顿大学园周边环境的建议》、《在新中大道与华兰大道交叉处设立红绿灯的建议》等20多条和民生问题息息相关的社情民意得到有关部门重视,并得到落实,切实实现了建言为民的使命。
吴大付明白,深入调研是参政议政的生命线。他总是千方百计调配时间、克服困难,积极参加市政协、社省委、社市委组织开展的各项视察、调研、评议活动,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10多篇,其中《农产品质量安全呼唤生产方式转变》调研报告,被社中央采用,《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多种方式促进统筹城乡发展》被省政协采用。
实至名归,在市政协常委会上,吴大付成了新乡九三的代言人,十次发言八次上;在九三学社新乡市委的年终工作总结会议上,吴大付年年被评为参政议政先进个人,所带领的河南科技学员基层委员会年年被评委参政议政先进基层组织;参政议政要靠成果来说话,吴大付的高产保质让他的名气渐渐传到了社省委和社中央,2011年,吴大付被评委九三学社中央参政议政先进个人,2013年,吴大付被评为九三学社河南省委参政议政先进个人。
在九三学社新乡市委举办的“参政知识讲堂”上,吴大付手把手为新社员了讲述参政议政的窍门和技巧。“参政议政第一重要的就是要做个有心人。只要多留心,多用心,生活中、工作中、学术研究中都可以发现参政议政的素材。发现素材后脑要勤,手要勤,及时跟进调研,查阅资料,很多好的建议信息就是这样得来的。”
社会服务创品牌
作为基层委员会主委,吴大付在组织基层组织社会服务上善于出点子,敢于创新招。2011年率先在高校开办九三讲坛活动。活动以发扬光大九三学社“民主与科学”的精神为目的,围绕社会热点、大学生就业、创业等问题进行论坛。截止目前,活动已经坚持三年,举办九期,听众超过3000人次,实现了以九三学社为纽带,加强了高校之间、学科之间、人才之间的交流,搭建了新乡市各大专院校之间乃至社内外专家之间资源共享、学术交流的平台。
在丰富活动形式、提高活动效果上,吴大付也下了一番功夫。2013年,他提出把高校九三讲坛办到田间地头的思路。分别在3月份和6月份,组织专家到麦田和果园现场开讲。由于活动接地气,讲堂有内容,受到当地群众的热切欢迎。“专家手把手讲得就是仔细,等到玉米管理时候再来给我们上课啊!”在麦田管理讲座结束时,小王村的村民还早早预约了下一堂课。
活动开办以来,《团结报》以《“九三讲坛”开讲记》为题,详细报道了河南科技学院基层委员会开办高校九三讲坛的思路、过程、效果;《人民政协报》、九三学社中央网站、省委统战部“根在中原”网站等媒体也以不同形式宣传报道了讲坛开展情况。作为一个基层组织负责人,吴大付争取学院统战部的支持,获得学院领导的认同,邀请联系近十名社内社外专家学者,组织3000多名师生、群众听讲,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他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在社的基层组织中创立了社会服务的品牌。
吴大付还利用自己农学博士的优势,积极服务三农。他利用业余时间编写职业农民培训教材一部,多次利用暑假给阳光工程培训班、基层干部培训班、移民培训班上课,进行现代农业技术培训。他还根据农民生产环节需要,常年深入农民合作组织,村组,农户,田间地头,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农民见皮肤晒得黝黑,和他们一样卷起裤腿就下田的吴大付,总是亲切又高兴地说:“快看,博士庄稼汉又来给我们做指导了!”
经常有人问吴大付:“你本职工作这么忙,九三的事情怎么能做得这么富有成效,难道你的时间比别人多一倍吗?”吴大付总是笑着说:“时间这东西,真的是挤出来的,就看你心里重视不重视了。在我看来,九三的事无大小,都是最重要的事。我也没啥太高尚的想法,总之尽我所能做好九三的事,我心里就高兴,就踏实!”(孟小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