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坚实履职:一号提案4次花落九三


近十年来,九三学社突出科技特色,紧密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坚实履行发挥作用实现新突破。九三学社在全国政协大会上的提案,多次被定为“一号提案”:

2014年九三学社中央提交的《关于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建议》;2013年,九三学社中央所提《关于加强绿色农业发展的建议》;2010年,九三学社中央提交的《关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低碳发展的建议》;2004年:九三学社中央提交的《关于尽快解决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的建议案》。

2014年全国政协大会“一号提案”花落九三学社中央,《关于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建议》提案,九三学社继2013年递交的绿色农业提案后,再次摘得“一号提案”。提案根据九三学社近年所做的万份问卷调查显示,82.5%的科技人员认为在科技经费分配、成果评估和评奖过程中行政的操控权过大。提案指出,我国现行的科技管理体制存在严重的多头管理、部门分割、缺乏统筹的问题。目前,中央财政科技投入的分配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各个部门都设立了名目繁多的科技计划和项目,各部门之间又难以统筹协调,导致科研重复立项、科技资源配置分散和浪费。科技资源配置过度行政化、分散重复、封闭低效的问题日益凸显,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如何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科技体制改革提出的要求,在科技资源的配置中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让全社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长期以来,九三学社一直高度关注科技体制改革,始终把科技发展和科技体制改革问题作为参政议政工作的重中之重,一以贯之。九三学社中央的建言献策涉及宏观科技管理体制、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资源配置、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科技评价机制、科技管理改革、科技金融、科技服务业、科研经费投入、科研院所改革等系列问题。

2013年,由九三学社中央提交的《关于加强绿色农业发展》成为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1号提案。从2012开始,由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王志珍带队赴四川省遂宁市就“农业绿色发展”问题进行调研,在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加强绿色农业发展”提案。提案指出,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的发展模式还很粗放,存在着资源消耗大、浪费严重、污染加剧等突出问题。提案强调必须改变粗放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因时因地发展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构建绿色农业产业体系,切实推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

全国政协确定将“城镇化”和“美丽中国”作为当年参政议政的重点课题,因此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绿色农业、林业、环境保护等都是当年的热点话题之一。

在2010年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由九三学社中央提交的《关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低碳发展的建议》提案,是为政协会议的一号提案。几年来,九三学社将“气候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作为一项长期性战略研究课题开展跟踪调研。从“低碳经济”选题,研究调研提纲,参加调研前期座谈会、研讨会,以及开展调研,调研报告思路全过程,九三学社中央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全程参与,直接推动了提案的形成。社中央常委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低碳发展工作。九三学社联合有关部委、专家,围绕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通过系列的调研、论坛、专家座谈等方式,对三江源生态保护、西南水电开发、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保护、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开发、能源资源价格改革等问题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积极推进符合国情的低碳技术发展,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为提案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2010年3月2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针对与会记者对低碳经济的提问,大会发言人赵启正明确指出“得到国家发改委高度认同,并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吸收的是九三学社中央提出的‘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提案”,自此涌起了“低碳热”的浪潮。

2004年,全国政协大会的1号提案便是九三学社中央提出的《关于尽快解决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的建议案》,这一提案高度关注当前失地农民补偿过低及社会保障等切身利益问题。提案指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近亿亩的耕地被征用,“务农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从”的“三无农民”多达几千万人。部分失地农民的不满情绪和逆反心理呈上升趋势,不仅不断引发新的社会矛盾,也直接影响了社会稳定的大局,成为一些大中城市最棘手的难题之一。据九三学社中央调查,约60%的失地农民因经济收入无来源,生活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困难农民大多年龄在四五十岁以上,其子女生活也不富裕,使他们成为无职业、经济无来源、生活无保障的“三无人员”。九三学社建议修改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征地补偿水平,大幅度提高现行征地三项补偿费标准,把大头留给农民。

相关数据表明,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使农民减负302亿元,除“两减免”外,还有“三补贴”,农民从中得到实惠451亿元。(戴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