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九三学社:关于加速推进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的建议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紧缺与环境恶化的约束,面临着资源高投入和粗放式经营的矛盾,面临着谁来种地的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农业物联网的应用,通过物联网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各环节智能化程度,提高农业精细化管理水平。

当前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相关法律政策亟待健全完善。我国物联网发展整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农业物联网首先受制于物联网整体发展的不成熟,包括相关法律政策还不健全不完善,未能对农业物联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是关键技术设备产业发展滞后。我国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总体上仍处于试验示范阶段,规模小、品种少,特别是缺少精准度高、灵敏度高、集成化和小型化的优质农用传感设备;农业物联网设备研发概念产品多,与农业实际应用差异较大;缺乏农业智能决策模型和应用控制阀值模型,导致主要还是时序控制、单一指标控制,难于实现按需控制和多指标控制;农业传感、控制设备等物联网关键技术产品难以实现批量生产,缺乏市场规模效应。

三是农业物联网实用技术产品缺失。动植物生命信息感知技术产品、适合农村不同地理环境的高通量低资费的信息通讯技术、支持闭环控制应用的终端技术等亟待研制。农业物联网技术产品的经济性、稳定性、适用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均有待提高。

四是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农业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一次性投入大、回报周期长,要从目前的小规模示范走向全面大规模应用,急需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物联网商业运营模式。

五是缺乏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已制定的农业物联网标准较为分散,没有建立起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造成整个农业物联网系统的兼容性差,无法实现互联共享,更难于实现广泛的集成应用,制约了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规范化应用发展。

六是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匮乏。在农业物联网的传感器开发、运算评价模型的研究等方面缺少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开设农业物联网专业的高等院校较少,很多物联网专业毕业生不愿到基层从事涉农工作,致使农业物联网专业人才供给和储备都远远跟不上发展的需要。

为此,建议:

一是健全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如建立农业信息补贴制度、设立农业物联网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对农业物联网应用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对发展潜力大和优势明显的先进技术、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予以支持;将相关产品和装备列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激发电信运营商、IT涉农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社会力量的积极性;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带动金融资本、民间投资和地方政府共同参与,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有效解决严重制约农业物联网发展的资金投入问题。

二是健全完善农业物联网标准体系。尽快研究编制农业领域条形码(一维码、二维码)、电子标签(RFID)等的使用规范,制定修订一批传感器及传感节点、数据采集、应用软件接口、服务对象注册以及面向大田、设施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应用等方面的标准,形成农业物联网应用行业标准体系。

三是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坚力度。成立若干个区域联合创新中心,并推动其形成一个全国性的紧密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一个具有结构张力、研发合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的研发、转化和产业化的体系,重点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占领农业物联网技术高地。重点突破农业专用传感器瓶颈性科学技术难题,加强农业传感器(网络)新材料、新原理、新方法和新产品研究,加强物联网技术在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监测、精细化农牧业生产管理、农产品与食品安全管理和溯源等领域的应用;重点突破农业大数据智能化信息处理挖掘技术、云计算和云服务技术,面向不同应用对象,构建农业知识决策模型和阀值控制模型,开发智能化和低成本的终端应用技术装备,并力求方便实用和“傻瓜化”,以适应各地环境特点和利于农民操作。

四是形成一批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构建政府主导、政企联动、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物联网应用发展模式,在大田生产、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等领域开展规模化应用。完善农业物联网应用产业技术链。

五是积极培育农业物联网产业。紧紧围绕感知识别、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智能控制和信息服务等环节,积极引导和推进农业物联网设备研制、软件开发及相关服务,培育一批农业物联网产业化研究基地、中试基地和生产基地;加强对重点企业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和培育,发挥其引领和带动作用,促进农业物联网产业集群发展;全力抓好物联网的感知、传输和应用三大环节,系统打造传感网技术研发、项目孵化、产业化及商业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条;进一步搞好形式多样的智能农业应用示范工程建设,由点到面,促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产业中的商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六是大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作用,为农业物联网培养出具有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加大对现有农业物联网技术人员的后续教育,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加强对职业农民的培训,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使他们成为农业物联网应用的基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