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1日,一篇题为《烧伤男孩惨遭丢弃》的报道在湖北的报纸上刊发后,迅速引起全国各大媒体的关注并争相转载:河南信阳罗山县三岁男童岳文甲因面积达15%的深II度—IV度烧伤,父母无力支付昂贵的手术及康复费用而将他遗弃在武汉一家医院的门口。
以治疗烧伤著称的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了小文甲。几天来,不断有市民前往探望文甲,并献上爱心。截至1月13日下午6时许,院方已收到善款10.6万元(不含直接给家属的捐款)。另外,华中烧伤妇女儿童救助基金已收到728名爱心人士捐款6.5万元。在许许多多为患儿奔走求助的人群中,有一个不知疲倦的身影——他就是华中烧伤妇女儿童救助基金的发起人之一,武汉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社员、武汉市第三医院副院长谢卫国。
舍弃与付出
80年代初,谢卫国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开始了从医之路。当时治疗水平有限,很多患者因烧伤失去了生命,存活的病人也往往遗留的疤痕和功能障碍,生活在无比痛苦之中,患者的痛苦给了谢卫国深深的冲击。1995年,谢卫国远渡重洋,到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留学深造。世界名校深厚的学术氛围熏陶和先进的医疗技术培训,更加坚定了对专业的执著追求,他日复一日地往返于病房、实验室、图书馆之间。1996年9月,他谢绝了导师再三的挽留,劝说爱人放弃了留美的愿望,回到祖国继续自己的梦想。
从美国留学回国后,谢卫国担任武汉市三医院烧伤科主任。工作30多年,他从来没有完整地休息过一个长假,即便是春节也都要去医院查房。1997年,为了更好的照顾罹患淋巴癌的父亲,他把父亲接到自己的家里一起生活。但是,因为抢救一位危重病人,他没来得及陪父亲走完人生的最后一刻,这也成为谢卫国心中永远的痛,留下了再也无法弥补的终生遗憾!
为了提高烧伤治疗水平,谢卫国不断学习国内外最新的医疗技术,潜心于烧伤的科学研究,发表专著十余部、论文数百篇,获得10余项国家专利、科技进步奖及发明奖励。他发明了新型手术方法“喷撒法皮粒播植术”,解决了大面积烧伤患者皮源不足的难题,让无数大面积烧伤患者重获新生。2004年,谢卫国获得了国内烧伤界最高学术奖励“螯鳖烧伤医学奖”。经过10多年的发展,他所在武汉市第三医院的烧伤治疗水平迅速上升,发展成为国内临床规模最大、国内外知名的烧伤中心,被卫生部授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使命与担当
多年来,谢卫国经常对同事和学生说:“不论自己的工作多苦多累,患者的生命永远高于一切。不论医疗救治有多大风险,也要为患者竭尽全力,勇敢担当。” 谢卫国用实际行动肩负起救死扶伤的崇高使命,诠释了医者的大爱仁心,体现了对社会沉甸甸的责任感。
2009年1月,湖北恩施山区一位6岁留守儿童王丹不幸严重烧伤,面积达70%,孩子陷入了多脏器衰竭,已经奄奄一息。谢卫国正巧出差到恩施,听说王丹的伤情后,在返回武汉的前夜,免费为她实施了清创手术,稍稍缓解了病情。
王丹的父母明白,留在当地治疗女儿很难有生还希望,多次与谢卫国联系要求转到武汉治疗。但生命垂危的王丹已经无法经受长途颠簸的救护车转运。回到武汉的谢卫国夜不能寐,脑海里不停地闪现着小王丹求生的眼光和她父母绝望的哀求之声。他四处求助,终于通过新闻媒体联系到东方航空公司,答应破例为转运王丹提供免费空运。谢卫国亲自带上重症病房的护士长飞到恩施去接小王丹。飞机上不能使用电子设备,呼吸机不能用,他就和护士长就轮流捏皮球给孩子人工呼吸。
与时间赛跑,同死神搏斗。到达武汉后,谢卫国带领医护人员展开了日以继夜的生命拯救战斗。王丹的创面感染已经蔓延到肺、大脑和全身,处于昏迷状态,呼吸和心跳随时可能停止,全身已经体无完肤,必须用捐献的人体皮肤移植来覆盖。他多方求助,终于从欧洲皮库获得了无偿捐赠的人体皮肤,王丹成为了首例接受国外捐赠人体组织的幸运儿。一个已几乎被死神勒住喉咙的小生命,终于又燃起了生的希望。
为了救治王丹,她的家庭已经家徒四壁,连吃饭的钱都成了问题。谢卫国与他的团队通过联系媒体,发起了社会大募捐,筹集善款达60余万元。经过全体医护人员90多个日日夜夜的救治,终于从死神手里夺回了孩子,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欣慰与自豪
从医多年,谢卫国经历过的像王丹这样的例子已不胜枚举:100%烧伤的河南男孩小衡川,鞭炮烧伤的通山四少年,获得英雄母亲称号的化学烧伤孕妇熊莉,全国道德模范好兄弟之父刘胜军等等,每一例高难度患者的救治都是严峻挑战,为此承受的压力和付出的艰辛难以言表,但只要想起患者及其家属那充满希冀和信赖的眼神,他就会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每当看到患者痊愈出院,那份成就和欣慰让他觉得值得为之付出。而当自己的付出为祖国带来荣誉时,那份自豪更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2001年12月29日,秘鲁首都利马市发生重大火灾事故,数百人严重烧伤。受中国政府指派,谢卫国带领数名医护人员组成中国专家小组,前往秘鲁救治火灾伤员。在秘鲁的20多个日日夜夜,他们奋战在救援第一线,常常工作到深夜甚至凌晨。一位大面积烧伤的小女孩,创面感染引发全身败血症,随时可能死亡,当地医生已束手无策。谢卫国采用自己首创的“喷撒法皮粒播植术”为小女孩实施了手术,小女孩的病情迅速好转。中国医生先进的烧伤治疗水平很快在当地传开,利马市各大医院争相邀请他们前往指导治疗。
这次火灾共有包括美国、西班牙、巴西、智利等在内的多个国家派出了医疗队,中国医疗队经治和指导治疗的患者取得了最好的效果。在紧张的救援间隙,谢卫国还被要求去利马各大医院巡回讲学,介绍中国先进的烧伤治疗经验。中国医疗队的表现得到秘鲁政府和人民的广泛赞誉。医学是没有国界的,他们以医术作为桥梁,畅通了国际关系,使中国的烧伤治愈技术惠及世界人群,让世界感知中国的发展与崛起。
责任与贡献
目前,严重烧伤患者创面愈合后常常遗留疤痕、功能障碍,并由此引起心理障碍。谢卫国利用自己在国外学习的经验,率先将国际先进的康复医疗技术引入国内,建立了国内规模最大、治疗项目最全的烧伤瘢痕治疗及功能康复中心。并发起成立了国内首个烧伤患者互助组织——华中烧伤病友会,帮助出院后的烧伤患者恢复心理健康,重回正常的社会生活。为了帮助那些贫困家庭的烧伤儿童,谢卫国四处奔走,多方联系,于2008年发起成立了国内首个救助烧伤妇女儿童专项公益基金——华中烧伤妇女儿童救助基金,为那些遭遇不幸的贫困家庭带去了温暖和希望。迄今已资助烧伤贫困妇女儿童达60余人,资助金额达50余万元。
谢卫国说:“作为一名爱国的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深情让我毅然回国,对患者的热爱让我勤奋工作,对社会的责任则让我投身九三学社的工作中。”2005年,谢卫国加入了九三学社,成为了一名参政党的成员和武汉市政协委员。
“以前,我认为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可以为国争光,现在我明白了一个九三人积极参加党派活动还可以为民请命。”谢卫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作为发起人,他组织九三学社部分社员做了“烧烫伤儿童救助状况”专题调研,为华中烧伤妇女儿童救助基金的成立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他积极参加“中部医疗之都”、“社区卫生服务”、“完善武汉市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等专题调研,提出了缓解医患矛盾、解决看病贵看病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等建议,为武汉市的医疗改革工作提供了参考。他先后获得武汉市十大杰出青年、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优秀留学回国人员、武汉市劳动模范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光荣称号。
医生是一个责任重大而又十分辛苦的行业。谢卫国坚信:当医生,就应该始终坚守“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永远坚守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就应该为了人民的健康,无怨无悔;就应该以自己的行动去诠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内涵。(李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