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钱海鑫:推动民间资本进入养老产业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逐渐被社会广泛关注。昨天,来自苏州的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委员钱海鑫,就“中国式养老”提出建议,要尽一切可能壮大养老服务社会力量,拓宽民间资本在养老事业中的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已逐步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框架。但该体系尚未发展成熟,还存在着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相对滞后,供需矛盾突出;政府投入不足,民间投资规模有限;服务队伍专业化程度较低,服务质量不高;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不完善,落实不到位;服务规范、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管有待加强等问题。

钱海鑫认为,各级政府应当把养老服务作为和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同等重要的重大民生工程来看待,不断加大对公办福利院、养老院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的资金投入,并建立与经济同步增长、与养老事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动态保障机制。除地方政府投入外,还要积极探索多渠道的资金保障方式,如中央补助、福彩公益金资助、慈善捐赠等。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任务重、投入大、收益慢、经营风险高,导致大多数民间投资意向者持试探、观望态度。在钱海鑫看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一方面是各种扶持优惠政策还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是已经出台的一些政策大多属于指导性文件,操作性不强、吸引力不够、支持力不大,致使有些建成和投入使用的养老项目经营效益不佳。

为此,钱海鑫建议,政府要尽一切可能壮大养老服务的社会力量。要在投融资、公共财政支持、土地供应、税费优惠等方面为民间资本提供扶持和帮助,拓宽民间资本在养老服务业中的发展空间。“民政部门可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为民间资本进入养老产业提供全面优惠的信贷政策支持和综合金融服务,积极拓展养老服务业市场化融资渠道。”

“为鼓励民间力量兴办提供康复医疗、临终关怀服务的老年护理机构,对于符合规定条件的,应将其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同时要创新考核机制,在确保新建护理院各项指标均达标的前提下,尽快地为其作出医保定点资格的认定。”钱海鑫表示,这样既能够减轻老年人的经济负担,又缓解了投资者开办初期的资金压力。(顾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