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王智彪:建议设立“世界子宫日”


子宫,是人类生命的孕床和摇篮,是每一个来到这个星球的人的第一个家园。但如果你对子宫的认识,还只停留在一个生孩子的器官,那就太低估它的能量了。要知道,女性的内分泌平衡以及生理功能,保持青春与魅力,都离不开子宫。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王智彪教授在向记者介绍自己时,放在首位的职务是妇产科教授,他长期从事的超声无创治疗,为的都是如何为子宫肌瘤、肝癌、乳腺癌、骨肿瘤患者保子宫、保器官、保乳房、保肢体。

之所以建立设立“世界子宫日”,主要源于他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对于子宫——这样的一个“是非之地”——易患子宫炎症、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病变,以及恶性肿瘤等,但越来越多的女性并没有很好地保护这一重要器官。其中人工流产和剖宫产是两个伤害子宫最重的“杀手”。

从王智彪教授引用的数字我们可以感受得更清晰。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2012年报道,全球因非意愿妊娠行人工流产的数量每年居高不下,其中不安全人工流产高达49%,使女性遭受病痛乃至残疾。在我国人工流产率高达29‰,与流产率最高的爱沙尼亚(30‰)相当。我国每年人工流产多达1300万人次(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2013年统计)。在青少年中,“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可及性政策发展研究”结果显示,在有婚前性行为的女性青少年中,超过20%的人曾非意愿妊娠,其中高达91%的非意愿妊娠诉诸流产(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的调查)。

世界卫生组织对剖宫产率设置的警戒线为15%,发达国家均达标,而中国的总剖宫产率高达46.5%,部分地区甚至高达70%-80%,超过世界警戒线3-5倍之多。据《柳叶刀》2010年的数据,中国25%的剖宫产,即每年约500万例,不是出于医疗需要,可以避免。

要打响这场“子宫保卫战”,提高公众对子宫健康的关注,可以从设立“世界子宫日”开始。王智彪教授建议,把每年的5月20日设立为“世界子宫日”。

具体地可开展以下工作:

(一)成立“世界子宫关爱基金”, 以“专家+群友会”的模式,以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患者亲身经历的分享,对全球女性进行子宫健康知识及相关疾病知识的教育,科普安全的人工流产、避孕节育知识;让更多的患有子宫疾病的女性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正确的诊疗知识。

(二)

在全球吸收各国志愿者参与到“世界子宫日”的公益宣传中,采取逐级培训的方式,对志愿者进行子宫科普知识宣传的统一培训,组织考核,合格后参加项目实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