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孙丰源:分级医疗要抓农村


【导读】 作为两届全国政协委员,每年两会都是孙丰源教授颇为繁忙的时候。2013年两会,孙丰源通过与多家医院的药房主任进行交流和调研,提交了增加儿童用药剂型的提案,引发了卫生界许多委员的讨论。而今年两会,他提交的实现医疗保险联网结算等提案又“火”了,不少媒体都进行了跟踪报道。

受访人物:孙丰源,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天津市委副主委,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副院长兼眼科主任,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天津市政府授衔眼科专家。

跟记者说起今年参加两会的感受,孙丰源的体会就是,政府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面决心加大、力度加大、但面临的难题也多。在他看来,缓解看病就医过程中矛盾和问题,可能还得在看病流程上下功夫,而农村是孙丰源关注的重点之一。

“我平时在医院门诊中会问一些农村来的患者,他们最希望的医疗卫生状态是什么,患者的回答很简单,自己有点病就能在附近医院看好,如果需要跑到外面的大医院,也要能跑得对。”孙丰源认为,患者的回答很质朴,也很现实,而我们目前做得远远不够,很多农村及边缘地区的患者可能并不需要去大医院就诊。因此,让就医过程更有序,分级医疗重点应在农村。

“农村的医疗卫生建设,除了资金的投入,更需要医护人员的投入和培养。” 孙丰源认为,把分级医疗的重点放在农村,要重点解决三个问题:

首先就是得有会看病的人,先从医学教育入手。我们目前的医学教育培养一名正规医生需要很长时间,且投入大,更适合大城市医院的需求。而对于农村,相对短期、见效快的医学培训可能更适合。其次是要有医生愿意看病。要给予医生一定的待遇和支持,让医生愿意从事自己的工作。另外,就是医生能不能看病的问题(即必要的诊疗条件)。也就是说,真正实现乡村的医生能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由此,使患者就近就医,缓解大量的农民患者到大城市看病的情况。总的来说,就是要把农村“兜”起来,在当地解决部分看病问题。(健康时报记者 文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