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高抒:实现科研数据共享管理,减少资源浪费


3月11日上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就“科技改革与发展”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来自江苏和南京的代表委员中,不少人对这一话题“很有话说”,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副主委、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高抒就是其中之一。他连续多年提交的提案都与科技改革息息相关,今年又关注到了“建立和完善科技数据共享管理制度”的问题。

高抒说,近两年,我国科技投入已突破万亿元,但仍然还存在着不少管理上的薄弱环节,造成了相当程度的浪费,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科技数据采集和使用,“以我自己从事的地球与环境科学研究为例,数据采集相当程度上依靠现场观测、取样,代价和花费巨大,如果数据不能共享,势必造成资源浪费。”他指出,当前我国关于科技数据共享制度的建设非常落后,经常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对数据采集和汇交作出一些不具备可操作性的规定,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学习借鉴国外经验,建立起有章可循的科技数据共享管理制度,“这其实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多年来一直没有解决。”

高抒认为,首先应该对不同采集方式的数据实行分类管理。“并不是所有科技活动获得的数据都需要纳入共享范围。一般而言,只有专门为数据采集而设计的国家投入才应被要求完全开放共享,其他的研究数据可以实行有条件的共享。哪些数据必须共享、哪些数据属于有条件共享、数据由谁管理(储存和提供使用)、有偿还是无偿使用、数据需求和提供的程序等,都应在管理制度中予以明确。同时,要明确界定保密数据范围。有的数据尽管是国家专门设立的科研项目获得的,但由于其保密性质而不能进入共享范围。在科研项目立项时,就应对数据保密问题事先做好约定,凡不在保密之列的数据都应可以共享。

更重要的是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数据共享的实现。高抒说,数据共享的日常工作涉及数据复制、发送等琐碎内容,所以应与考核方法和激励机制相联系。如果采取“大锅饭、干好干坏都一样”的方式,共享就难以顺利实施。他例举,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有一个海底观测网(称为NEPTUNE),它由仪器研发、现场观测安装、数据存储、科研人员联络等各个部门组成,有数百名职工,这些人员的贡献和收入等,都由市场价值来衡量。主管部门以数据用户和共享数据数量作为考核指标,如果其规模与工作量相当,说明机构和人员设置是合理的,否则就要考虑投入是否恰当,并作出精简,这样的经验可以“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