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斌参加“爱之光”白内障复明公益活动启动仪式
丛斌在病房看望曹会勤老人
“感谢你们,感谢‘爱之光’,我以为再也看不到了。”刚刚做完白内障复明手术的曹会勤老人紧紧握着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丛斌的手,一语未了,声音已哽咽。“您刚做完手术好好休息,第二天摘掉纱布就能重见光明了。”温暖的话语,让曹会勤老人眼眶湿润。这是发生在淄博市博山区德润医院病房里感人的一幕……
6月4日,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丛斌奔赴山东省淄博市参加2015年度“爱之光”白内障复明公益计划启动仪式。
“复明4号”开到哪 就把光明带到哪
长期以来,白内障被称为“掠夺光明的第一杀手”,是我国致盲率最高的眼科疾病。在所有白内障患者中,老年患者几乎占到了“半壁江山”,而80岁以上老年人患白内障几率接近90%,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在淄博,由于老年人普遍对病情认识不足,缺乏防治意识,特别是在偏远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贫困人口多、医疗条件差,许多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治,使原本应该安享天伦的老人承受了许多不便和痛苦。”本次“爱之光”活动热心倡导者、九三学社社员、淄博眼科医院准分子激光中心主任张剑介绍道。
“爱之光”白内障复明公益活动由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山东省立医院、山东卫视共同发起,九三学社淄博市委承办。从2014年6月至12月,九三学社淄博市委组织社内眼科专家对全市3000多例老年白内障患者进行前期调查摸底,多次专程赴济南与九三学社济南市委副主委,山东省立医院眼科专家牟国营和山东省立医院眼科博导王立华沟通协调,决定利用半年时间,对淄博市博山、淄川、临淄、聊城等地老年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手术。
“复明4号开到哪,就将光明带到哪。”牟国营自豪地说:“迄今为止,“爱之光”活动已完成1053例白内障复明手术,没有一例并发症,真正为农村困难群众带来‘不花钱、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复明4号’手术车里的医疗设备都是从德国、美国进口,院里抽调眼科的骨干力量,采用国内最先进的超声乳化折叠晶体,可以使病人创伤小、视力恢复快,手术第二天就能重见光明。”
九三学社山东省委主委、山东省副省长王随莲高度评价“爱之光”活动。她指出,这场面向革命老区老党员以及急需救助的五保、低保、孤寡、因病致贫等特困群体的“爱之光”免费白内障复明公益活动,既是九三学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华民族爱老敬老传统美德,突出“大爱”与“感恩”的重要实践,也是九三学社探索新时期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举措。
在本年度“爱之光”活动启动仪式上,丛斌指出:“最美中国梦,光明惠万家。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指标。复明一个人,幸福全家人。白内障复明计划彻底解决了群众的切身困难,传递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起到团结人心的作用。做好社会服务工作是民主党派的重要工作,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人民群众的歌哭悲欢,九三学社义不容辞。我们要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发动九三学社社员,多去做积德行善的好事,多发扬中国慈善的传统文化。”
再辛苦也是值得
手术车外,等待手术的患者排队再做第三次手术筛查。手术车内,来自山东省立医院的眼科专家正在紧张忙碌着。此次“爱之光”活动的主刀医生牟国营在手术台前有条不紊地工作着,两名助理医生和护士分别为手术做准备工作。在这些医护人员的手下,一名患者从躺上手术台到走下手术台,至多只需要10-15分钟,手术采取国际领先超声乳化联合进口折叠晶体植入手术,不麻醉、不缝合、不住院,术后恢复快、无散光、安全性高。无论是医师、手术、晶体、药品都达到我国白内障治疗顶级水平。
九三学社济南市委副主委,眼科专家牟国营做手术
多的时候,他们一天要做上百例手术,连续工作 10 多个小时。牟国营说:“农村白内障病人得不到及时救助有3大原因,一是当地乡镇卫生医疗资源有限,承担不了白内障手术任务;二是老百姓经济承受能力有限,无法负担七八千元手术费;三是家处偏远山区的群众去省城或其他地方,交通不便。”
“从手术后患者的微笑可以看出,他们的感激是发自内心的,他们的微笑是真诚的。作为九三学社社员,作为有责任感的医生, 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我觉得有义务多做些事情,奉献社会。”牟国营说。
得到医疗救助的现场群众对“爱之光”公益活动医疗队的工作效率和敬业精神表示钦佩,他们纷纷说:“医疗队每天早上8点就开始病人筛查工作,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一天至少能做40多台白内障手术,有的时候能工作到晚上10点多钟。”
九三学社社员、淄博眼科医院激光准分子中心主任张剑为本次活动提供了物力、财力支持,对特别贫困的白内障病人康复后时常主动进行回访,自己出资买油买面送到最需要的群众手里。九三学社社员、九三学社淄博市委办公室副主任马健认真做好活动筹划、患者筛查慰问、活动现场安排、宣传报道等工作,积极协调相关政府部门、媒体、医院各方关系,为活动顺利开展保驾护航。他们牺牲了大量个人休息时间,全身心投入活动,赢得了社会各界好评, 均被亚洲防盲基金会授予“2014年度中国复明扶贫流动眼科手术车项目工作先进个人”。
“爱之光”白内障复明公益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山东卫视、齐鲁网等10多家省市级媒体对活动全程介入,先后在CCTV7频道、山东新闻联播、生活帮等栏目跟踪报道,并在山东卫生调查等栏目以专题形式深度报道,形成了强大宣传舆论氛围。
光明带来希望
淄博市博山区是“县委书记好榜样”焦裕禄的故乡。源泉镇是博山区最贫困的地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年轻人纷纷走出大山,留下的大多是年逾花甲的老人。这些老人独守寂寞甚至病痛带来的不便。2014年,“爱之光”公益计划走进源泉镇,不仅为100多位老人摘除白内障,而且开展巡诊,对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科疾病以及进行健康普查,对重点农户上门诊治、送医送药,让贫困地区的群众感受到更多温情和关爱。
在博山区源泉镇民政办吕主任指引下,我们走进孤寡老人赵玉梓的家。赵玉梓今年82岁,患白内障失明已30多年,是村里的低保户,家里唯一的电器是一台老式收音机。之前因为常年失明,冬天下雪的时候老人连煤炉都不敢用。隔壁邻居杜大娘介绍:“虽然老人有4个子女,但是没人照顾他,每个子女一年只给他100块钱,根本没有钱去治眼睛。以前即使是在阳光最强烈的中午,他也不敢出门。”由于无力支付手术费用,得不到有效治疗,病情不断恶化,最终双眼完全失明。
摘除白内障手术是笔不小支出,正常做一例手术要花7000元到1万元不等,对许多农村老人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对贫困患者而言,更是个天文数字。赵玉梓老人说,自己年纪大了,不愿给子女增加负担,只能放弃治疗,但从未放弃希望。当得知“爱之光”复明公益活动为偏远山区的农村贫困群众免费治疗白内障的消息,他立刻赶来登记,接受严格的筛查后就做了手术,没花一分钱。张剑专门向老人捐赠价值1000多元的特殊光学眼镜,老人重见光明后数次在专家和工作人员面前流下激动泪水。他说“从不敢奢望的事今天变成了现实。”
抗美援朝的老兵焦同庆住在高青县常家镇敬老院内,今年80岁,无儿无女,身体硬朗,但是左眼视力不好,右眼因白内障近乎全盲,视力问题困扰他多年。爱之光团队专门去敬老院接送老人为其手术,术后视力恢复到1.2。他激动地说:“是九三学社派来的光明使者,才使俺右眼恢复了视力。”
他们只是众多“爱之光”白内障复明群众的缩影。淄博市上千名老年白内障患者告别黑暗。他们说:“是‘爱之光’给俺们送来了光明,使俺们看到了希望。”
在“爱之光”白内障复明公益活动救助的复明者眼里,看到的不仅是清楚的世间万物,更从内心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人间大爱。(杨琴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