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与埃博拉正面交锋的日子

社员黄建荣带领浙江省医疗队赴利比里亚开展医疗救治行动


埃博拉病毒因其极高的致死率,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病毒之一。去年3月以来,非洲利比里亚、几内亚、塞拉利昂等多个国家相继爆发了严重的埃博拉疫情。截至2014年11月, 仅利比里亚一国就有2812人感染埃博拉病毒死亡,其中还包含参加救治工作的178名医护人员。

在这危难之际,中国政府伸出了援助之手,派出多批医疗队前往救援。2015年1月13日,九三学社浙江省委医药卫生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黄建荣作为浙江省医疗队队长,与自己的队友一道被编入国家第三批援非埃博拉医疗队,奔赴利比里亚,开始了与埃博拉正面交锋的日子。

饱经战乱和疾病侵扰的利比里亚到处破旧不堪。医疗队驻扎在一个废弃的体育场,寝室由几个矮小的更衣室改建而成,一个房间最多要住上10人。一张硬板就是床,一个纸板箱就是柜子。室外成群的白鹭在休闲散步,室内蟑螂、蜥蜴随意光临。才刚到驻地不久,老天爷就给队员们一个下马威,一场暴雨把医疗队临时搭建的露天食堂压塌了,所幸没有人员受伤。当地的物价更是惊人,一棵白菜10美元、一块豆腐13美元,队员们无可奈何之下只得靠豆芽改善伙食,吃自带的维生素补充营养。严重缺水是队员们遇到的另一个困难,为确保饮食安全,部队给医疗队提供了国内带来的纯净水,生活用水则要精打细算,在每天定时供水的“逼迫”下,队员们个个都练就了如何用最少的水把自己冲洗干净的本领。

与简陋的生活条件相比,当地的医疗环境对大家才是严峻的考验。利比里亚中午气温高达40摄氏度,为了控制疾病的传播,治疗场所不开空调,甚至连电风扇也不开。黄建荣和队友每天要查房两至三次,每次进病房,身上是密不透气的工作衣、防护服和隔离衣等三层防护,外加口罩、眼罩和面屏,再穿上胶靴和靴套,等查完房,大家个个都是汗流浃背。有人戏称,穿在里层的手术衣裤都快变成面膜了。

最危险的当然还是与埃博拉感染病人的接触。黄建荣担任了留观病区的副主任,医疗队确诊的第一位埃博拉病人就是他留观的。作为医疗队专家组成员的黄建荣,每天参加病人的治疗会诊,并应用在抗击H7N9禽流感中获得的经验,从抗病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肠道微生态平衡等3个方面提出了治疗建议,使患者病情迅速得到了控制。另一位前来就诊的埃博拉疑似患者,有明确的病毒密切接触史,且有高热、呕吐等症状,黄建荣当即将他收入留观病区。在进行详细的询问后,黄建荣认为虽不能排除埃博拉病毒感染,但更有可能是恶性疟疾,应立即给予诊断性抗疟原虫治疗。在当机立断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后,该患者体温明显下降,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后经检测,黄建荣的判断完全正确。

在医疗队里,53岁的黄建荣年龄最大。队友担心他身体吃不消,黄医师却总是说:“到利比里亚,我们首先是战士,然后才是医务工作者, 没有战士的坚强意志和执行力,这根本就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是的,我们的队员都是战士,他们按时作息、列队点名、集体劳动,在纪律中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我们的队员都是战士,他们用微笑面对生活,用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造就尘世中最美的风景;我们的队员都是战士,他们既能用专业的医学技能冲锋陷阵抗击病毒,也能举起盾牌成为队友最坚实的屏障。“战士”们表示:“每天早上起来呼吸新鲜的空气,看着门口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什么困难、危险都烟消云散了。”

奋战在抗埃博拉一线的勇士们,你们辛苦了,希望你们保重身体,早日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