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发传染病已成为全球性问题。部分新发传染病流行范围广,传染性强,传染速度快,致死率高,如2003年在我国大规模流行的SARS,近年来在中东地区流行的中东呼吸综合症(MERS)和今年在西非流行的埃博拉出血热。去年利比里亚、几内亚和塞拉利昂等国家发生的新发传染病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其高病死率促使各国采取措施严防疫情在本国出现及扩散。迄今为止,该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控制。疫情肆虐使上述国家经济受到重创,政府开支大幅增加,家庭收入急剧下降。有预测估计表明,控制埃博拉病毒花费可能高达320亿美元。同时,随着全球贸易增强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全球范围人口和物品快速流动,新发烈性传染病全球传播风险不断增加。美国和西班牙均出现埃博拉输入病例和感染病例,英国也出现了援非救助人员回国后发病的病例。而我国在西非有数万名商务、务工人员,且已派出数批人员在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建医院和检测实验室实施救援,也存在埃博拉出血热的传入风险。另外,我国每年有大量人员赴中东朝觐,中东呼吸综合症传入的隐患也非常大。
新发传染病特有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在流行早期人们往往缺乏有效的诊断方法和试剂,且新发传染病临床表现通常与已知的传染病存在交叉,因而对疾病的诊断和控制有很大难度。另外,在新发传染病出现早期,由于对其病原学和流行规律等不了解,加上人群普遍缺乏对新发传染病的免疫力,以及由于对新发传染病的系统性研究和技术储备的不足,导致缺乏相应的治疗方案和特异的治疗性药物和疫苗。新发传染病不仅威胁人类健康,造成社会劳动力损失、劳动成本提高、产业损失,而且影响贸易、加重医疗负担,等等,给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有些新发传染病的致病病原体为联合国《禁止生物武器公约》战剂清单上所列的重要生物战剂,其传入和流行甚至会影响地区稳定和危及国家安全。因此,系统开展新发传染病的战略性储备研究,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对新发传染病的应急处置能力和综合防控能力,保护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加强,新发传染病应急处置和综合防控能力大大提高。然而在新发传染病,特别是国外已有疫病发生,但尚未传入我国的新发疫病领域,战略性研究和技术储备存在不足。如新发传染病相关的一些科研项目往往在疫情发生后集中布置,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尽管重大传染病、新药创制等重大科研项目中涉及新发传染病检测、疫苗和药物研究,部分科研院所和企业也开展了相关的研究,但研究总体上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另外,对于多数尚未传入我国的新发传染病,我国缺乏相应的毒株和病例,相关研究需要的高等级生物安全IV级(P4)实验室尚未建设完工,导致部分已取得的科研成果得不到准确性、可靠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很多工作仍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科技转化明显不足。
为此,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尚未传入我国的新发传染病的战略性储备性防控技术和产品研究。
一是设立专项基金,对可能输入我国的、具有高风险性的新发传染病开展系统性、持续性的基础以及防控技术及产品研究。针对新发传染病,如埃博拉、马尔堡、MERS、西尼罗河病毒等引起的疾病,开展战略性储备性研究。
二是进一步集成和整合国家级优势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力量和资源,建立分工明确、相互支撑、技术先进的国家级新发传染病应急检测技术支撑体系,以及临床救治药物及治疗性疫苗等研发体系。形成长期的稳定工作机制,为新发传染病的应急处置提供防控技术、救治手段和药物储备。
三是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国际合作研究。采取与有毒株及相应实验室条件的国家或国外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与有相关疫病的国家建立合作实验室,为相应国家提供卫生救援等方式,利用国外资源完成我国相应科技成果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靠性评价。目前我国一些领域已做了相关尝试,如2014年我国批准使用的数个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均是通过我国援非实验室检测人员在塞拉利昂的使用评价后获批的,未来应进一步强化国际合作,不断拓宽科研渠道,积累医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