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发展和各种剖宫产技术提高,剖宫产已成为我国产科医生解决难产的首选方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剖宫产率呈迅猛上升趋势。目前,大多数医院的剖宫产率在40%-60%之间,有的甚至达到70%-80%,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低于15%的指标。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剖宫产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造成我国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由产妇或胎儿体征等客观原因造成。近年来,高龄产妇、肥胖产妇、多次流产产妇数量增多,胎儿过大或过小、胎位不正、胎盘剥落,等等,导致自然分娩存在一定危险,不得已而采用剖宫产。二是因产妇对正常分娩存在认识误区,主观上愿意接受剖宫产。一些孕妇认为剖宫产比正常生产疼痛轻、更安全,从而选择剖宫产;还有部分产妇为了在某个特定日期分娩,如为了生国庆宝宝而选择剖宫产。三是医学技术及医院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辅助生殖技术发展带来多胎妊娠数量增多,导致剖宫产率上升。另一方面,在医疗纠纷的压力和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某些医院倾向于剖宫产,既不会带来麻烦,也能更多创收,从而助推剖宫产率上升。
不必要的剖宫产不仅浪费宝贵的医疗资源,给生育家庭带来经济负担,更破坏了育龄妇女的身体完整性,影响育龄妇女的健康。例如,剖宫产后妊娠出现疤痕妊娠、凶险型前置胎盘使育龄妇女失去子宫等现象越来越普遍;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孕产妇及围生儿的病死率都远远高于正常分娩,带来长期社会问题。
为此,建议:
一是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管。首先,强化信息管理。制定《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方式报表》,实行按月报告制度,定期总结分析各医疗机构剖宫产率变化情况,及时实施干预指导。其次,加强监督检查。结合产科标准化建设,规范相关单位产科质量管理,规范剖宫产手术管理的操作流程,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考评。结合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将控制剖宫产率作为考核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妇幼工作的指标,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再次,社保部门加大自然分娩报销比例,对剖宫产率超过规定目标部分的医疗费用由助产医疗机构自付;卫计委等相关职能部门采取必要措施,在政策上鼓励、倡导正常分娩。
二是加强对无医学指征剖宫产危害的宣传教育。新闻主管部门要敦促相关媒体加强宣传。充分利用传播媒体、孕妇学校、宣传展板、宣传小册子等载体,利用孕妇产前检查、待产期间等有利时机,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等形式,向育龄妇女、孕产妇及其亲属宣讲顺产对孕妇、婴儿的好处,说明剖宫产存在的危害,提高社会认知水平,改变很多人认为剖宫产既方便又安全的错误观念,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是加强对产科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加强对产科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教育和业务培训,让产科医务人员准确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提高医疗水平,推广并普及无痛分娩,减轻正常分娩的疼痛感,减少因痛感而选择剖宫产的情况。提高助产技术,进行助产适宜技术和产前健康教育师资培训。落实高危孕产妇筛查、管理的各项措施,降低妊娠并发症等病理因素,对高危妊娠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积极配合并治疗妊娠并发症,减少因“巨大儿、胎位异常、高危妊娠、产力因素”等原因导致剖宫产率上升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