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大会,张德江、俞正声、王岐山、张高丽出席,刘云山宣读表彰决定。会上,严斌、王金福、郝凤荣、王浩波、靳素华、胡雷钧、郑户南、张峻巍等8名九三学社社员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印遇龙、马荣荣、高涛、孟长功、林国英、张曦、刘建生、吴政卿、余家国、娄涛、李海平、刘俊、黄艳君、丛洪良等14名九三学社社员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严斌是中粮华夏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管理硕士。多年来,她在葡萄酒行业不断追求与探索,先后被聘为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葡萄酒评酒委员、中国食品协会葡萄酒、果露酒评酒委员和国家葡萄酒及白酒、露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葡萄酒评酒委员。她以学科带头人身份,带领科研中心承担并完成多项国家课题,学术成果屡屡获奖。在她的不懈努力下,中国成为国际葡萄酒联合大学(AUIV/OIV)课堂之一。
王金福是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装卸事业部散料装卸机械设计院的总设计师。他成功完成世界首套折返式“C”型两用三车翻车机及卸车系统项目的开发设计任务,填补该领域国际空白,巩固了大连重工在翻车机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目前,该设备主体结构安装已经结束,预计该项新产品将带来近2亿元产值。
郝凤荣是中国北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电气主管设计师、高级工程师。2001年,她全身心地投入电力机车调试及整车布线系统的研发设计工作,参加了铁道部组织的机车动力学性能考核试验和机车运用考核试验,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多年来,她先后参与完成了SSJ3型、HXD3型等电力机车电气系统的研发设计工作。其中,HXD3型电力机车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在全国开了机车整机产品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项的先河。
王浩波是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总农艺师,研究员。他20多年如一日,辛勤耕耘,敢于创新,为种子科技创新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专注瓜菜科研,完成了西瓜甜瓜主导品种“西农八号”、“丰甜七号”等亲本提纯改良工作,每年销量5万公斤以上,年产生社会效益数亿元。他推动探索建立玉米新组合多点测试体系,自主选育审定品种3个。2014年“梦玉908”通过国家审定,为玉米产业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靳素华是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兼动力研究院院长,正高级工程师。她一直从事汽车产品设计和技术开发工作,是江淮汽车在该领域的技术带头人。她主持研发的发动机项目获得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其中,中国机械工业二等奖2项、中国汽车工业一等奖1项。她还获得4项发明专利,4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研制出2.0L、2.4L系列汽油发动机,实现“江淮心”从无到有的突破。
胡雷钧是浪潮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高级工程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他主持和参与863计划课题7项,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5项,多年专注高端服务器自主研发工作,同时承担多个国家863、973等关键项目的负责人:2001年开发出天梭20000高端商用服务器系统,打破TPC-H和SPEC两项性能测试世界纪录;2005年研制开发出天梭30000高端商用服务器系统,再次打破SPEC性能测试世界纪录,并通过7项国际认证测试,取得40多项发明专利; 2012年研发出国内第一台32路高端容错计算机,使浪潮成为世界第三家能自主研发高端服务器的厂商,也标志着中国将改变核心领域高端服务器依赖国外进口的尴尬局面,迈入服务器领域的世界第一阵营。
郑户南是杭州廻龙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多年来,每逢秋收季节,他都会带团赶赴边远、贫困地区为当地农户收割庄稼。据不完全统计,他农机运输达5万公里,服务农户(农场)15万个,直接作业面积11万余亩。其中,为残疾户、困难户免费收割4000亩,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户半价收割6000亩。近年来,他先后荣获了“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浙江省劳动模范”、“杭州市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
张峻巍是大连东芝机车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他努力攻破并逐步掌握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核心技术—大功率电力机车牵引变流器、城市轨道交通和地铁车辆用变流器及辅助电源等产品的生产、牵引电动机的组装试验等。他先后组织编制了机车主变流器、控制系统TCMS、机车牵引电动机组装和试验工艺及质量管理体系。在他的领导下,2014年,大连东芝机车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税前利润为3.5亿元,完成纳税总额5.5亿元,吸收就业800余人,捐助社会事业资金60余万元。
印遇龙是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畜牧健康养殖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他长期从事“猪氨基酸营养代谢与调控”研究,在国际上较早提出畜禽健康养殖的概念。近年来又先后组建了湖南省和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0年,他的研究成果被评估为国家“重大科学突破或重要科学进展”资助成果的典型创新案例和中国科学院生态与环境科技创新基地知识创新工程重大标志性成果。2014年,他获美国汤森路透中国引文桂冠奖(中国农业界别唯一获得者),主编中英文著作4部,获国家发明专利24项,其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
马荣荣是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他从事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和推广工作30余年。先后主持完成国家及省、市科研课题9项,育成杂交水稻新品种15个,其中“甬优5号”是我国第一个通过国审的三系粳糯型杂交水稻,其母本“甬糯2号”的育成填补了国内空白;“甬优6号”和“甬优12号”是我国目前仅有的两个通过农业部认定的籼粳亚种间超级杂交稻推广品种。
高涛是内蒙古自治区气象科学研究所环境与气候资源研究室主任。她主持完成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春季干旱影响因子分析、季节预测模型设计和算法研究与应用”,对近52年内蒙古春季气候状况做了深入调查分析,建立了春旱季节预测概念模型,设计了预测模型中主导气候因子的定量化判别指标和判别推理规则及其算法。同时,她还在国内外各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获得包括农业部丰收奖一等奖在内的各级科技奖励11项。
孟长功是大连理工大学通识与基础教育中心主任。他从教12载,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无机化学、普通化学、配位化学等课程,并参加指导本科生基础化学实验。自1997年担任化学系主任以来,他先后主持教育部教学改革项目2项,教育部世界银行贷款高教改革项目2项,教育部新世纪国家网络课程项目、高教社百门精品教材精品项目、高教社建设项目各一项。在出色完成教学和教改任务的同时,他还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参加编写专著1部,发表研究论文52篇。
林国英是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普外二科主任。从事普外科工作30余年,始终牢记职业道德准则,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浇铸了医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她的真心、爱心、细心,换来了患者和家属的信心、舒心、放心。她多次为患者手术切除肝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瘤体大小:40×50×60㎝)。2004年,她开展肝移植手术,病人成功存活时间已达7年。
张曦是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原生物检定所所长。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担负着SARS疫情监测、控制、流调和病原检测等任务。张曦和她的团队负责的是全市500多家监测点医院的病原检测工作,为全市“非典”诊断和排除提供鉴别依据。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公共卫生安全保障中,她带领的团队针对输入性传染病和上海地区少见罕见传染病等各类病原体检测技术和检测试剂进行了技术开发、储备和准备工作,建立了输入性和上海地区少见罕见传染病名录,完成多起世博会期间的应急突发事件的实验室检测和病原菌确认。
刘建生是赣州市人民医院副院长。他带领团队为每一位就诊患者提供亲情式服务,把病人当家人,换位思考,与患者迅速建立朋友关系,各类医疗服务24小时无缝对接。他撰写医学论文10余篇,发表在国家及省级杂志上,仅2013年就发表论文3篇;主编教材5部,其中3部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部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副主编、参编教材3部,分别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和高教出版社出版。
吴政卿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主任。他多年一直从事小麦遗产育种工作,先后主持或参加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专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863”计划等以及河南省重大专项、重大攻关等项目20多项,获得省部级以上成果8项。 2010年,他参与研究的“矮败小麦及其高效育种方法的创建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完成选育GS郑麦9962、豫麦13、郑麦98,郑丰5号等小麦品种,其中豫麦13为河南省第6次品种更换的主导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400多万公顷,为河南省乃至整个黄淮麦区小麦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余家国是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在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光催化产氢、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室内空气净化技术与产品、污染物吸附、和材料的仿生合成与形貌控制等方面研究中取得若干创新性研究成果。他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国际刊物论文240余篇,被SCI收录270余篇,SCI他人引文9800余篇次。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项,省级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部级发明二等奖2项、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成果推广二等奖1项等。
娄涛是湖南省衡阳市环境保护局环境影响评价科科长。她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兢兢业业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她参加了“衡阳市水环境功能区划”、“沸石粉强化混凝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研究”、“纳米TiO2光催化氧化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研究”、“江苏力强集团公司力强化工总厂季戊四醇生产废水处理设计”等多项国家和省、市环保科技领域的课题研究。
李海平是湖南省岳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经济作物研究室主任。他长期从事油菜、棉花新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是知名油菜、棉花专家。他带领科研团队先后承担湖南省“七五”、“九五”和“十五”重点科研项目“油菜杂种优势利用单和单双低品种选育”和“优质棉花新品种选育”研究。他选育出低芥酸油菜品种湘油12号,较好地解决了当时我国油菜品种品质差、优质品种不高产的重大难题,累计推广应用300多万亩,创效益1亿多元。
刘俊是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医院产科主任。她从医30余年,一直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具备丰富精湛的临床经验。在湖南省常德市率先开展腹腔镜下各种卵巢肿瘤切除及子宫切除手术,同时开展了宫腹腔镜联合治疗不孕症。对产后出血,羊水栓塞,产科DIC等危急症的抢救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多次成功抢救危急重妇产科患者。
黄艳君从医23年,坚持工作在一线,救治近万名病人。潜心研究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成功抢救近千例神经系统危重症患者,总结形成一整套抢救方案,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 10多篇优秀论文在国家、省级杂志上发表,其中1篇被SCI数据库收录,主持在研省级科研课题2项、市级科研课题1项。 “5·12”地震期间,她心系重灾区,精心为患者诊断和治疗。在北川县人民医院重建初期,她背负重任前往支援,为那里的医务人员带去丰富经验和成熟医疗技术。
丛洪良是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主任。他去年带领团队完成1.2万名心脏病患者的检查治疗,并实施心脏介入手术4500余例,占天津市该手术的近1/4。他倡导设立天津首家胸痛中心,开创病人先治疗后付费的诊疗模式,为高危胸痛患者开通“绿色通道”、缩短救治时间打开了新的渠道,使心肌梗死病人进医院到手术的时间,从过去的122分钟,降至现在的90分钟左右。他承担国家科技创新子项目1项、天津市科委科技支撑项目1项、获卫生部胆固醇教育计划(CCEP)特别贡献奖。
全国劳动模范每5年评选一次,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作出重大贡献者的荣誉称号。今年共有2064人当选全国劳动模范,904人当选全国先进工作者。(杨琴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