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何彬生:医疗体制改革从县乡医院开始


“病者有其医”似乎不再是一句口号。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是"病者有其医"的突破口。”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副主委、长沙医学院院长何彬生接受《中国联合商报》采访时表示,卫生医疗事业必须要转变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建议从推进县乡级医疗卫生机构体制改革入手。

随着农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他们对获得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日趋强烈,但很多贫困地区的乡镇医院却无法满足这些需求。因为缺乏诊疗设备和能独当一面的全科医生,很多乡镇医院的诊疗能力与群众的需求差距很大,从而使医院的就诊人数和诊疗收入不足,这又反过来造成医院根本没有资金去增加设备和人才,同时也导致城区医疗负荷压力倍增。

“这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已经成为贫困地区乡镇医院的困局。”何彬生认为,若单靠政府的财政支持、企业的慈善捐助或者医院自身发展,解决乡镇医院当前发展难题十分困难。

在何彬生看来,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乡镇医院改革,将乡镇卫生院等改制为民办,能有效激发乡镇医院的潜能和活力,恰好可以弥补政府对广大农村老百姓的健康需求短板,缓解政府单一供给的医疗服务和财政压力,满足农民对医疗的多元需求。引导人才尤其是全科医生向乡镇医院流动,为提高乡镇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提供良好的资金和人才保障。

对此,何彬生建议,建立县乡村级医疗民间主体运营体制。目前建立县、乡、村级医疗民间主体运营机制,一方面有利于目前改善村医反映强烈的“负待遇”问题,提高县、乡、村医的收入水平,为农村老百姓就医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有利于稳定医疗市场有序改善发展,充分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切实发挥民间投资对基层农村医疗和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同时,加大国家财政对县乡(镇)村级医院的补助力度。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指出,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发展民办医疗机构,对符合条件的民办医疗机构,应按机构性质给予税收减免等鼓励政策。《意见》也明确指出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生态环保、农林水利、市政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政府投资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支持。

针对目前社会投资建设医院土地受地方财政限制的问题,何彬生建议,建立由国家财政提供公共医疗用地,具体标准为村级卫生室50亩地,乡(镇)级卫生院100亩地,县级医院200亩土地,这些土地均包括县乡(镇)村养老院土地。而且对于投资县乡(镇)村级医院建设及养老院建设运营主体由国家财政一次性补助建设资金,并建立相应的医疗仪器设备免费提供制度。

在何彬生看来,一方面政府资金和政策的支持能够吸引优秀的职业医生和医科院校的毕业生选择和留守在基层医院工作,从而满足农民分散化多元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据了解,我国目前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执业医师,尤其是全科医师数量严重不足,在全科医学教育层次上定位较高,仅在部分发达地区医学院校中开设本硕博八年制全科医生培养,这些毕业生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可能性不大。

由此可见,现行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尚不能满足农村社区卫生人才短缺、总体素质不高,特别是全科医学人才严重匮乏这一现状的实际。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卫技人员业务水平偏低的占多数,多种原因外出参加业务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太少,就是学成以后也较难留住人才。

何彬生建议,鼓励高等医学院校积极培养专本乡村全科医生,特别是高考录取线下80分且志愿乡村医疗服务的应届高中毕业生进行4年和6年制专本科乡村全科医生订单式培养。通过自主收费的方式招收高考分数较低,愿意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做出贡献,毕业后自愿服务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

而另一方面,政府赋予民间医疗机构在建设用地、资金贷款、政策知情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的待遇,有利于创造出一个公私公平有序竞争的环境,促进医疗卫生服务公私供给主体的公平竞争,提高基层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效率,改善农民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如此不仅可以缓解我国全科医生数量和基层乡村医疗卫生需求之间的矛盾,而且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本,教育和培养专业医护人员,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早日实现农村医疗小康。”何彬生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病者有其医"!” (孙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