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赖明:库区移民后扶持要算好“四笔账”


3月29日至31日,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率调研组赴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就“南水北调工程和移民安置”进行调研。他指出:做好库区移民后扶持工作,要算好“四笔账”。

调研组先后到淅川县污水处理厂、丰源化工有限公司、九重镇桦栎扒移民村、渠首枢纽工程和丹江口库区开展实地调研。在31日上午召开的座谈会上,赖明指出: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水源区移民工作顺利完成,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保护卓有成效。要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是一场持久战,任务更艰巨,其难度可能远大于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做好库区移民后扶持工作至关重要,应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建设等方面情况,算好几笔账:

一要算好经济账。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的汇水区有1000多万人口,很多群众居住分散,仅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就需巨大投入。此外,库区还存在农业面源污染处理,交通、电力、学校、医院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等需要解决的问题。从经济的角度,可以通过建立汇水区补偿机制、适度移民、产业转型等方式,使生态和水质得到持续保障。

二要算好社会账。在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保障中线水源区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是重要的战略问题。可通过集中安置水源区居民,科学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利用优质土地,种植有机作物,发展生态旅游业,以促进群众就业,提高群众收入水平。

三要算好政治账。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上世纪50年代就进行过移民,至今有的居民已经6次搬家,一些长期积累的老问题和新问题相互交织,各种矛盾纠纷和不安定因素逐渐凸显,库区社会稳定工作压力大。应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政策,以人为本,妥善处理好移民安置中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四要算好生态账。倡导以绿色GDP衡量地区发展。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为试点,率先把该地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出来,核算该地区自然资源存量和变动情况以及环境容量,从而推动库区生态补偿的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的建立和实施。这不仅有助于保障水源区水质和生态保护,还有助于推动库区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赖明建议把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列为生态保护综合改革的示范区,从财政投入、管理机制、科技体制等方面统筹规划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等问题,谋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座谈会由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河南省委主委张亚忠主持。河南省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杨继成,河南省政府移民办副主任万汴京,湖北省十堰市副市长张慧莉,长江勘测规划设计院工程移民规划院陈章,陕西省发改委区划处副处长曹磊,陕西省商洛市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杨卫,三门峡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三门峡市委主委姚龙,九三学社河南省环保厅委员会主委、省环保厅环境监察总队副总队长郜国玉,水利部调水局处长姚建文,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征地移民司副处长朱东恺,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仲伯俊等同志,先后介绍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和移民安置有关情况。

一同参加调研的还有中共河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赵太安,九三学社中央副秘书长、参政议政部部长赵勇,九三学社河南省委专职副主委陈志民,九三学社湖北省委副主委焦跃华;河南省及南阳市、洛阳市、三门峡市,陕西省及商洛市,湖北省及十堰市等地社地方组织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同志。(田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