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给社员骨干开点小灶

——九三学社2015年社员骨干培训班纪实


四月末的京城,春意盛极,急切的夏天呼之欲出。没有一丝凉意的风透过窗口柔弱地吹进人民大学培训学院C800阶梯教室,融进一团火热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对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社员骨干说:“今天的天气很热,但我的心里更热。感谢大家腾出时间来参加培训,感动于各位对九三学社的重视和感情……”

正在进行的是九三学社中央2015年社员骨干培训班结业式。培训班自4月20日开始至26日结束,1周的时间,来自全国30个省市的95名九三学社社员骨干接受了系统培训。学员中九三学社中央委员8名、中央监督委员2名、省级组织副主委6名,全国人大代表3名、政协委员5名,省级人大代表11名、政协委员40名,正厅级干部7名、副厅级干部43名,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约占70%。这是九三学社有史以来第一次如此大规模针对较高层次的社员骨干举办培训班。   

社员骨干,顾名思义,他们就是九三学社的中坚力量,只有骨干强壮,整个肌体才能健康生长。九三学社中央举办此类型培训班的用意就是为了使组织的骨骼强壮起来开点小灶。

系统而优质的营养源

去年底,距离培训班的举办还有小半年时间,九三学社中央组织部干部处处长但勇已经开始高速运转,同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和人民大学培训学院相关的老师密切联系,开见面会、电话联系、网络沟通等等,目的就是找寻科学、高效的培训课程设置。经过几个月反复推敲,最终确定了授课人选和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的高水平师资给学员以丰富营养。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系教授何虎生带来的《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当前形势,全面解读“四个全面”。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教授以《当前宏观经济分析——步入“新常态”攻坚期的中国宏观经济》为题,揭示了2014年“新常态”的特征和新因素,预测了今年“新常态”的挑战和政策目标选择。法学院院长韩大元讲授的《树立宪法权威,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系统分析了宪法问题的当代背景、明晰了宪法权威与国家治理的关系,指出了宪法权威面临的挑战,阐述了推进依宪治国、法治中国的核心问题。法学院法制史教研室主任赵晓耕从史学角度、文化视野讲述了《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当代价值》。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教授周淑真以《协商民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题,介绍了民主政治的内涵、协商民主的由来、当前论述、重要意义、实现途径和理论问题辨析。

课堂上认真听讲

经过精心选择的课程,为学员理论素养的提升加注能量,作为九三学社的一员特别是社员骨干,除去这些国家层面的共性问题,还应该熟悉九三学社社务工作。

基于此,培训班特别邀请了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邵鸿和副主席丛斌为学员授课。邵鸿以《九三工作谈》为题,用史学家的宽广视角和厚重思想为学员阐释了目前时代对于民主党派和党派成员的要求以及如何达到要求,并针对九三学社的参政议政、社会服务、民主监督、思想建设和自身建设等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丛斌用法学家的严谨和深邃,从《思想建设与宣传——参政党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建设好社会服务的实践平台》两方面详细介绍了九三学社的思想建设、新闻宣传和社会服务工作。

政治理论与社务工作相结合,既有共性,又有特性,这样就足够了吧?不,还差一点,针对性。两位副主席从中央层面介绍的还不能满足来自省级组织、市级组织甚至基层学员的要求。于是,九三学社中央组织部在杨玲部长的带领下,策划了一场让先进组织现身说法的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在九三学社北京市委机关举办,省级、区级、基层组织分别进行工作介绍和经验交流。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专职副主委方炎介绍了《省级组织主委会成员如何开展工作》;九三学社西城区委专职副主委魏建新以《凝心聚力 提升水平 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题进行发言;来自九三学社西城区委第三综合支社、北京大学第二委员会的刘北北和吴明,分别以《“和而不同”聚智慧 基层支社增活力》、《加强自身建设 推进基层组织发展》为题,介绍了各自工作中的亮点,九三学社北京市东城科技园区委员会制作题为《始于新、慧于创、聚于社》的纪录片,彰显自己的鲜明特色。

从大到小、由高到低、从理论到实践,收放自如、张弛有度,学员可以各取所需。

营养,吸收是关键

吃进去了营养,还需能够吸收。

九三学社中央领导和负责筹备培训班的九三学社中央组织部深恐学员们付出时间成本后入宝山而空回,于是将怎样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提高学员的吸收效率作为工作重点,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归纳为一点,就是想方设法给每位学员创造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学员分论坛

近百名学员分为5个小组进行有主题小组讨论,每位学员必须发言。培训班引入论坛模式,设置了学员分论坛和“合作共事 参政履职”主题论坛,其中分论坛相当于“大组讨论”,40多名学员在规定时间内就论坛主题发言;主题论坛中由各小组推选的发言人做主题陈述和现场发言。现场教学环节设点评人和自由发言。这一系列措施给每位学员一次甚至多次发言机会。有学员表示,来培训之前还抱着休息1周的想法,没想到这么有压力,但是也真的很有收获。

培训班班长刘东生做的总结中可以看出此次培训学习的成效。总结中说,学员一致反映这次培训班组织完善、主题鲜明,既对当前重大政治经济社会主题进一步学习,又对新时期九三学社工作进行了系统梳理,使大家增长了知识、获取了信息、交流了经验,收获很大。此外,学员们对九三学社工作提出一些建议,如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基层负责人培养及组织计划、执行、考评、激励与监督机制;编制“人才培养计划”,落实信息交流制度,强化后备干部梯队和人才推荐机制,优化社员结构;强化提案工作,完善信息报送、理论研究、提案提交等考评和激励体系,加强超前研究和理论储备,建立“研究院”和“智库”等机构;注重培训的实用性;搞好九三学社创建70周年的庆祝活动等。

每位学员在培训过程中各有什么收获体会?对九三学社的工作还有什么想法建议?这些不仅口头谈一谈,还要形成文字,以学习体会形式,在培训结束1周内交至九三学社中央组织部。                             

骨干强,则社强

九三学社第十次代表大会提出,要把九三学社建设成为“思想上坚定、履职上坚实、组织上坚强”的参政党。要实现“三坚”,三方面势必是相辅相成的,而组织上坚强更是前两者的承载和依托;要实现组织上坚强,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要继续落实人才强社战略。

在开班式上邵鸿做动员讲话,他说,在座的学员是各领域的行家里手,是我社名副其实的骨干力量。在新的历史背景和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及其成员被赋予了新使命、承载了更高期待。他对学员们提出建议和希望,一是围绕“四个全面”增进政治共识。充分认识和领会“四个全面”的内涵,承担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历者、实践者、维护者和捍卫者的政治责任,发挥优势,助力“四个全面”战略的落实。二是以问题导向提高履职本领。缺乏本领的参政党不可能有高的履职水平,既没有现实价值也没有历史价值,因此提升本领已经成为时代对我们的迫切要求。只有明使命、干实事、上台阶,才对得起历史,对得起人民。三是潜心学习思考加强个人修养。“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要潜心学习中共中央的重要文件、讲话,致力于提升个人修养。

“合作共事-参政履职”学员论坛

韩启德特别提出要参加培训班学员论坛,在认真听取6名学员做得主题发言和学员互动之后,他表示参加这样高水准的论坛令人享受,从大家的发言中吸收了营养,获得了启发,在今后要创造更多平台,发掘九三学社人才,并利用社交网络,激发组织活力,使其成为沸水而不是温水。

韩启德在结业讲话中语重心长地同学员们谈“创新”。他说,做好九三学社的各项工作离不开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阶段,才能在“四个全面”的关键时刻不落伍,从而完成民主党派的历史使命。韩启德简要回顾九三学社近几年在参政议政、社会服务、民主监督和思想建设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和取得的积极的效果后指出,九三学社的创新一定要弘扬科学精神,有勇气追求真理,一定要发扬民主精神,形成宽容的氛围维护科学。韩启德说,参加培训的学员大多是60后,正处在人生的黄金阶段,不能放松自我要求,要强调自己的品格,不但专业一流,更要在人品、风骨上有追求;作为九三学社社员,要讲政治、讲学习、讲大气,寻求学科专业与行政工作的共通之处,相互促进。不仅成就个人事业,也为九三学社的事业做出贡献。

花 絮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乐乎!

拥有共同信仰的人们在组织的感召下集聚一堂,相识即是相知,自然有说不尽的话语,道不尽的情谊。

开班伊始,学员自发建立了微信群,大家课上当面交流学习,课余在群里交流情感,你来展示一下书法作品、我来上传几幅摄影图片,你来点个赞,我来起个哄,好不热闹。临近结业,情感细腻的学员在群里依依不舍,说想起马上各奔东西,不禁潸然泪下。

联欢

近百名学员的大班,如此短暂的时间能互相认识是奢望。为了搭建交流的平台,培训班特别策划了联欢活动。不曾想严谨的科学家一曲技惊四座,不曾想严肃的领导一舞惊艳四方……大家载歌载舞尽展风采。

结束紧张的学习,终于可以到近在咫尺的“娘家”去看看。结业式后,学员们步行至九三学社中央机关,拍个照,吃餐饭,跟娘家人拉拉话,为培训画上一个温馨圆满的句号。(刘晓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