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卢京:号贩子难“消”关键在基层医务人员待遇跟不上


“为何医院号贩子屡禁不止?深层次原因很多,其中关键在于基层医务人员待遇跟不上,分级诊疗制度得不到真正落实。”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社员、云南省文山州人民医院院长卢京利用会议空隙,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卢京指出,现在人民群众纷纷反映看病难题,老百姓都愿意到大医院看病,但因为目前医院的挂号制度不完善不健全,导致一些票贩子,联合医院保安、保洁员、甚至医生、护士建立关系网,共同倒票,使得本身就紧张的医疗资源难上加难,甚至出现前段时间网络上爆火的视频:女孩没有挂上号,痛斥号贩子“300块钱的号,他要 4500”!其遭遇引起社会广泛共鸣。

卢京说,目前存在的状况是:一些患者头疼脑热、感冒咳嗽,就要跑到三甲医院并要挂专家号,由此引发就医拥挤。鉴于此,2015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包括首诊制在内的措施,鼓励并逐步规范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对于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的疾病,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提供转诊服务。“这是国际上普遍的做法。”卢京指出,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疗机构诊治,疑难病、复杂病通过大型公立医院与基层联动的预约挂号、预约床位进行转诊。这样,医疗资源的分配更有针对性,老百姓看病也能少些盲目性。这个制度如果能够落实到位,很多疾病将在基层得到有效治疗,大医院就不再人满为患,号贩子也就失去了市场,这对缓解看病贵看病难,进而打击号贩子具有重要意义。

“但要使分级诊疗制度落到实处,必须大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待遇。”卢京说,现在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每个月的工资也就在3000元左右,工资待遇较低,酬薪低导致很多医学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工作,西部一些县级医院,连续多年招不到本科医学毕业生。这种现状使得优质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医院,很多群众到基层医疗机构看病就担心:基层医疗机构水平不行,耽误了病情;基层医疗机构为了经济利益而不及时将患者转诊到上级医院。这使得患者看病时宁愿选择到大医院,也不愿意到小医院“冒险”。如果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工资待遇足以吸引到优秀的医生加盟,那么很多患者实际上很愿意到基层看病,分级诊疗制度也就得到具体的落实,大医院将不再人满为患,这对打击号贩子将是一剂猛药。

他为此建议,国家在医改中,要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工资水平,让基层留得住人,使分级诊疗制度得到真正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