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九三学社全国2014-2015年度优秀新闻作品评选结果揭晓,吹皱我社新的一年新闻宣传工作一池春水。
主旋律下的“九三音符”
本轮评选的18件优秀新闻作品,是在九三学社26个省级组织提交的64件有效候选作品基础上,在评审专家库中随机抽取14位评审专家,采取逐项打分加权平均后,按分数高低排序获得的。获奖作品充分体现出九三学社新闻宣传工作整体水平。
获奖作品中,时评8件,占44%,为体裁之最,且再次拔得头筹。《警惕长官意志变“地方性法规”》《仪器设施开放共享须强化政府责任》《“生命之殇”拷问城市公共安全》《农村学子为何“弃学”——教育“三化”伤害“三农”》《警惕网络投票》《民主协商越充分改革深化越到位》等作品紧扣时代主题、聚焦社会热点,进行理性剖析,给人以深刻启迪。有惊人的发现,“对农村学生和家长来说,教育已是一个高投入低产出的行业,与其投资失败不如不投资”;有犀利的批评,“在某些干部心目中,‘经济特区立法权’可以名正言顺地违背中央政府的明确规定”;有痛心的披露,“部分科研仪器设施重复建设和购置,存在部门化、单位化、个人化的问题,闲置现象比较严重,造成科技资源的巨大浪费”;有婉转的建议,“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敢试、敢闯、敢实践的‘改革排头兵’,值得点赞,但是充分协商、广泛征集民意于决策‘之前、之中’的明白人、先行者,更加值得期许”。字字肺腑,句句中肯,反映出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获奖的5篇通讯中,人物通讯占4篇。《与高原湖泊“对话”的人——访九三学社社员、云南省“领军人才”张虎才》,作者用诗意的理解和细腻的语言刻画出一位行走于江河山川的地理学家的坚守和情怀。《董蒨委员:“肝胆真情”筑就“数字医学”梦想》除了用一个个精彩故事吸引读者外,主人公致力于高端诊疗设备国产化的努力及取得的成就也颇提振人心。《世纪回眸谈笑间百年往事淡如烟——小麦专家游志崑的百年人生》用不到5000字笔墨勾勒了一位世纪老人的悲喜人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百年沧桑。《驱散心灵的雾霾——记九三学社社员、吉林省心理教育协会执行会长万恩》描写了一位优秀心理咨询师的成长历程,文风平实,反映出新一代九三人的精神风貌。
获奖作品中有多篇紧扣协商民主、政党协商、网络民主等新时期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理论与实践为主题的文章。有阐明观点的,如《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政党协商重点》、《民主协商越充分改革深化越到位》;有分析问题的,如《基层协商民主制度的现实困境和突破方向》;有把党派工作放在时代大背景下思考的,如《民主党派应对网络民主的对策思考》、《中国梦战略下的民主党派建设》。这些作品都饱含作者对政治的高度敏感、对社会的深入观察和对问题的深刻探究。
与上年度相比,今年获奖的文史作品数量大幅下降,仅有2篇,但质量上乘。《还我山河志不挠——褚辅成在1931—1945年》以近5000字的篇幅梳理了我社重要创始人之一褚辅成抗战期间在上海、浙江等地,领导、组织各方力量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及以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身份在重庆期间为推动全民抗日、争取国内和平做出的卓越贡献。我社先贤在民族危亡关头不顾个人生死,呕心沥血于民族大义的光辉形象跃然纸上。我社第一代主要领导人许德珩嫡孙许进的《回望“德赛”先生来到中国的足迹》追溯了一百年前西方民主与科学精神藉由新文化运动进入中国社会后在知识界引发的百家争鸣的局面,赞扬了民主科学精神在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所起到的思想解放、文化重建的重要作用,追溯了九三学社精神源头的伟大和深邃。
主旋律下,九三学社的音符更加多彩、更为丰满、更具魅力。
“九三音符”的纵向解码
每年就社员及专干在公开媒体刊发的新闻作品进行评比,是我社新闻宣传工作一项重要激励机制。弹指一挥间,这项工作已经开展了5年,共有20个省级组织推荐的80件优秀新闻作品获奖,有力凝聚了社内新闻宣传工作群体,带动了各地对新闻宣传的重视,推动了全社新闻宣传工作水平的提升。
汇总5年来获奖数据,可以从不同角度得出若干排行榜。
一、省级组织获奖数量排行榜
在20个获奖省级组织中,排名前八、均超过5件的是:北京11件,浙江8件,江苏8件,上海7件,天津6件,黑龙江5件,湖北5件,重庆5件,占优秀新闻作品总量的63%。
未获奖省级组织10个,有:辽宁、山西、陕西、安徽、湖南、青海、甘肃、宁夏、海南、新疆。
二、省级组织人均得奖率排行榜
根据社中央组织部2015年统计数据,对比得奖总数与社员人数的比率可以发现,获奖作品数量与社员人数并非完全成正比。人均优秀新闻作品比例位居前10名的省级组织依次是,天津、重庆、北京、湖北、江苏、云南、黑龙江、贵州、浙江、河北;有些社员数量大的省级组织在优秀新闻作品评选中表现一般,甚至无一斩获。
这说明,人数多并非新闻宣传工作天然优势。
三、获奖作者排行榜
80篇获奖作品中,有15名作者获奖作品超过2件,是名副其实的获奖大户。他们是:
对获奖作者群的研究表明,培育一支“有两把刷子”的骨干队伍是涌现更多更好新闻作品的重要基础。目前,我社骨干宣传队伍主要有三类人:1、社员中的专业社会科学研究者、媒体从业人员;2、社内专职领导干部、宣传干部;3、热心社务工作的老中青社员,尤其是退休老社员。
需要强调的是,领导的率先垂范对做好本地宣传工作有重大保障和带动作用。明星作者队伍里有社广东省委副主委陈利浩,社北京市委副主委陆杰华,社黑龙江省委副主委李志平,社天津市委秘书长张玉芳。他们在繁忙管理工作之余从事新闻写作,以笔为枪,为我社、为统战宣传工作积极发声,真正做到了率先垂范。
四、获奖作者群排行榜
5年获奖作者群体中,除了1个是集体署名外,共产生了57位获奖作者。其中,专职宣传干部23名,专家学者18名,社组织领导8名,基层社员8名。
从总体上说,执笔我社优秀新闻作品的,以社内专职宣传干部和专家学者型社员为主;基层社员和社内领导占了较少比例。一般来说,宣传干部撰写通讯和消息稿件较多,专家学者和社内领导撰写理论、评论、文史文章较多。也就是说,专职干部是一线社务工作的写作主力,社的各项工作是否宣传到位与这一群体的能力和水平息息相关。而专家学者和社领导是更具概括性、探索性、总结性的理论探讨、时事评论、历史回顾类文章的写作主力。要在社会思想领域产生较大反响、引起社会高度关注,还要靠后一群体尤其是旗帜性人物的发声。
五、得奖体裁排行榜
根据统计,80篇获奖作品中,时事评论类稿件(含议政建言)30件,通讯类文稿(含人物通讯和工作通讯)28件,理论研究类12件,文史研究类8件,消息类2件。
从获奖体裁比例可以看出,评论和通讯稿得奖几率最高,且在数量上基本平分秋色;信息量小、综合性和可读性差但却位居基层工作报道量之首的消息稿则处于绝对劣势。至于这些年零星出现的图片新闻、音视频新闻,因数量较少、质量难以比较等原因,在评选中很难突出重围。评委们更倾向于给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思想深刻、刻画人物更生动、综述性更强的文稿打高分。在9篇一等奖作品中,除2篇为文史稿外,其余全部是与时事紧密结合的政论性文章,说明最优秀的新闻作品都是有时代特征和鲜明观点的。
从各体裁获奖数量趋势图可以看出,前两年,通讯类、评论类作品远超其他体裁,而通讯类在2013年达到峰值后急速回落,近两年呈低迷态势;评论类则一直呈稳步上升态势,目前已居各体裁之首。文史和理论类作品一直在低量区徘徊,显得比较小众。不过虽然量小,但基本呈缓慢上升态势。这表明,社内有一定数量较为成熟的社会科学研究作者群,保持着隔一段时间就发表成果的节奏,同时也存在一个有文史研究潜力的作者群。假以时日,必会有更多的优秀作品产出。
“九三音符”的粗线条检视
5年中,我们逐渐发现一些变化。越来越多的宣传干部和省级组织之间开始探讨工作,互相学习;越来越多的地方组织开始培训宣传骨干,为做好宣传工作打地基;不少地方与媒体的联络沟通更加积极,甚至主动出击,开疆拓土。如九三学社河南省委近年来加强与地方媒体和中央驻地方媒体记者站合作,主动拜访《团结报》社,经常邀请《河南日报》参与社省委重大活动报道,邀请《人民政协报》、《团结报》驻豫记者站记者随行采访社中央领导的地方调研活动,见报率较前大有增加。九三学社浙江省委加强与团结报沟通,邀请团结报记者为宣传干部授课;与团结报驻浙记者站记者密切配合,第一时间提供线索和材料,就重大事项进行联合采访和报道,及时发出浙江九三的声音。
5年里,作为组织者,我们也逐渐观察到一些问题。比如,是否各地的优秀新闻作品都已纳入评奖视线?每年各地报送的候选作品是否经过全面筛选?一些地方对这项工作还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甚至有的地方根本就不统计、不筛选、不上报,使当地的新闻作品失去参评资格。
5年来,开展社内优秀新闻作品评选使得原本松散、平面的全社新闻宣传工作渐渐立体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每年全社新闻宣传工作水平的一次检阅,是各地新闻宣传工作的一场擂台赛,也是对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社员、专干的一种认可和激励。
创新时代,任何工作都孕育着新方式、新途径、新内容。期待全社各级组织和广大社员在2016年,多多拿起手中的笔,饱蘸时代的墨,把我社在各项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把各行各业优秀社员的事迹,郑重描绘在多党合作事业的宏伟画卷中!(侯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