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为了明天的太阳

——九三学社同心康福脑瘫患者免费救治行动走进威宁侧记


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是父母们的希望,随着孩子呱呱落地,父母们就多了几分琐碎的幸福。可是却有这么一些孩子,他们的成长总是缓于同龄人,甚至在智力上永远停滞在某个幼稚的阶段。他们有的无法与人沟通,有的无法正常走路,看着其他孩子在阳光下嬉戏奔跑,在父母面前撒娇淘气,他们看似呆滞的目光中往往会艰难地流露出几分艳羡、期盼的神情,而他们身旁的父母,那种统一的疲惫、无奈、饱受煎熬的神情令人揪心。

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脑瘫患儿;每一个脑瘫患儿的背后,都是一个沉重的家庭,每一个这样的家庭,都有一串令人心酸的故事,尤其是在穷困农村地区。

救治一个孩子,挽救一个家庭,近年来,九三学社“同心康福脑瘫患者救治行动”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努力。

春寒料峭,小雨淅沥。3月24日下午,在九三学社中央社会服务部的部署和安排下,九三学社“同心康福脑瘫患者免费救治行动”正式落地威宁,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丛斌,社会服务部部长徐国权来到县人民医院,亲切看望患者,详细了解情况,耐心地与患者家属进行面对面交流。九三学社河北省委秘书长王建民带领河北脑系医院专家一行5人,千里迢迢送医下乡,对这些山里的孩子进行医疗救助。

威宁地处偏远贫困山区,交通不便,乡亲们平时就医治病多有不便,今天一下从外地大医院来了医生帮助他们,对他们而言可以说是天大的福音,从那些父母们的交谈和目光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期望有多么殷切。

之前,据残联预估,威宁的脑瘫患者人数大约在80人以下,可实际报名参加筛查人数却达到425人,远超预期,医疗救治行动面临更大的压力和困难。河北脑系医院院长游国师与随行医护人员紧急磋商,认真研究,及时调整方案,决定提前行动,在启动仪式前一天,安排专家就诊,以缓解后边两天压力。即使这样,按照正常的程序也很难完成比预计多出的四倍任务。工作人员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一方面为专家捏一把汗,另外一方面,也担心会有部分患者排不上队,错过这次机会。

看到这么多长途跋涉、一脸疲惫的父母抱着孩子在走廊里焦急地等候,随行的工作人员想方设法做好服务工作,忙前跑后的为他们倒水,引导就诊,安抚家长们的焦虑,陪孩子嬉戏。走廊里,一位患脑瘫的小女孩和妈妈坐在一起,可能是妈妈等得着急,让孩子到检查室门口等待,可是孩子腿脚不利索,不愿意走,妈妈着急生气。一了解,才知道她们一早从六盘水赶来,为了能给孩子看上病,天没亮就早早起床,换乘好几种交通工具才赶到威宁,怕天晚了赶不回去,这才着急。在医生的协调下,提前给孩子做了检查。

游国师院长在忙着协调医护人员工作的同时,也不时抽空出来到走廊里了解患者的情况,看到还有那么多患者还没有做筛查,他赶忙通知专家们,取消中午的休息时间,午饭改为就地吃盒饭,而且为了保证工作不间断,医护人员的盒饭也是轮流着吃。

推门走进临时工作室,一股闷热夹杂着混合性的难闻气体扑面而来,直冲鼻息,令人不禁皱了皱鼻子,游院长解释说:“外边下着雨,天气比较冷,开窗透气怕孩子们着凉,因为检查的时候孩子需要脱衣服。”

临时工作室面积非常狭小,虽然外边阴冷异常,可屋里却闷热难当,医生们一个个挥汗如雨;病床很低,孩子们躺在床上,专家们为孩子们检查时需要把腰弯得很低,这种看上去就让人觉得累觉得心疼的造型,让我不禁想起了张爱玲的一句话——“低到尘埃里”,是的,这种低到尘埃里的造型,其实就是他们的态度,就是人们常说的医者仁心,这种低,恰恰就是为医者的高贵。看着他们专心得顾不上擦汗,看着他们耐心地给孩子父母仔细叮咛,不厌其烦地给出各种专业建议,让每位家长都能踏实地走出病房,心里充满了感动。

经过几天的努力, 425位患者都得到了筛查。

“如果看到我们离开,哪怕只是去吃饭那一小会儿,乡亲们都会着急的,所以我们中午轮流吃饭,始终保证病房里有人值班”。这是游国师院长对大家说的话,将一直铭记在我们心里。(廖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