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年,九三学社社员骨干培训班再次举办。
来自大江南北的90名社员骨干齐聚初夏的北京。他们将满腔的期待和憧憬在短短7天中尽情释放,又将满满的收获和浓浓的不舍装进归返的行囊。
被他们的快乐感染,因他们的激情感动。结业式上,韩启德主席说,这样的相聚和学习是一种幸福。顿觉脑中一片清明,是的,这就是幸福。
殷切叮嘱与希望
培训班结业式开始前,学员们坐在教室静静地等待着。
韩主席面带微笑走进教室,学员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向九三人的领袖,向自己亲近的家人表达心中的激动和热情。
韩主席、邵鸿常务副主席和学员们坐在一起,观看了九三学社青年工作委员会的相关纪录片。在节奏明快的背景音乐中,看着一张张年轻的笑脸,感受他们的朝气蓬勃和对九三学社的炽爱。韩主席带头鼓掌并高兴地说,这个拍得很好。
在学员代表发言时,韩主席认真地倾着,并不时低头记录。
之后就到了令所有学员最开心的环节,颁发结业证书。当学员们从韩主席和邵鸿常务副主席手中接过证书,围绕在主席们周围合影留念时,脸上洋溢的笑容叫幸福。
韩主席跟学员讲话了。不是客气固定的套路,更不是自上而下的训诫,而是真诚的交谈,仿佛面对的只是一个人而非一个群体。他说,听了大家精彩的发言,很受启发,也非常感慨。回顾自己入社的20年,时间飞逝,自己再不是一名新社员。20年前参加社内活动的场景历历在目,从办会条件、人们的服饰装扮等,再到对事物的看法,都与今天有很大的不一样,这反映了我们国家20年发生的巨变,也看到了九三学社所走过的历程。
20年,不过历史的一瞬间,但是历史是大家创造的。九三学社的历史也是靠一代代人去传承和发扬,我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将会越来越大。
只有思想深刻的人才能做九三学社的骨干。韩主席希望他们加强学习和思考,他说,尽管大家的事务繁忙,还是要将学习放在首位。要从生活和工作中学,要迈开双腿去实践,还要借助媒体去看世界,这样才能将我们的认识从点到面地延展。但还不够,我们还要学历史,去了解这个世界、国家乃至九三学社的历史延续,只有把历史的脉络跟现在联系起来,才能有立体的认识,思想才可能是深刻的。怎么学习历史?要读书,读好书,把读书变成我们的生活习惯。韩主席还特地向学员们推荐了一本名为《人类简史》的书。
在读书的同时还要善于思考问题,对一些热点、难点,如我国的粮食安全、房地产、“互联网+”产业业态、实现科技强国等问题放到更大的格局中深入思考。
韩主席希望社员骨干培养能够落地的思想,提高写文章和讲话的能力。开展工作结合实际情况,有特色、有成效,寻求亮点而非面面俱到;写文章应注意与时俱进,转变文风;讲话要讲实话,展现个人风采,让话语有鼓动力和感染力。
让思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去年,九三学社中央组织部为第1期社员骨干培训班量身定制的培训套餐,作为一种创新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今年的第2期培训班继续沿用1年前的形式,采用课堂授课、小组讨论、现场教学、学员论坛等环节,力争使学员汲取更多营养、收获更多知识。
课程设置上分社内和社外两大板块。社内板块邀请九三学社中央各位副主席或部门负责人介绍相关工作,使学员们对社中央各方面工作形成一个总体认识,为今后参与社务工作奠定基础。
邵鸿常务副主席以《九三工作谈》为题,从历史的纵深角度阐释了时代赋予民主党派及其成员的责任,全面介绍了九三学社中央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社会服务和自身建设等各项工作,深入剖析了各项工作的内在关联,并就如何更好履行参政党职能提出了明使命、干实事、上台阶的要求。
丛斌副主席为学员们做了题为《思想建设与宣传——参政党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建设好社会服务的实践平台》的专题讲座。将思想宣传和社会服务工作进行了展示,并将自己在思想建设、参政党履职等领域的一系列理论成果向学员们做了详细介绍。
赵勇副秘书长做题为《参政议政学与思》的讲座,从实际操作的层面为学员介绍了怎样去建言献策,履行一名民主党派成员的职责。
中国人民大学的高水准师资为培训班带来了各个领域的前沿思想和知识,令学员们眼界开阔。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元春教授的《宏观经济分析》,揭示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重点介绍了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崩溃论;法学院院长助理冯玉军教授的《依法治国》从古到今,由东到西,系统讲述了我国法制社会的发展脉络和中西方法制文化的差异;国际关系学院周淑真教授的《协商民主与政党协商》介绍了民主政治的内涵、协商民主的由来、意义、实现途径等理论问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江涌研究员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必须凝聚全社会的力量才能维护国家安全。
培训班班长洪三国在总结中,高度评价了课程内容设置。他认为通过学习增强了使命感、思辨力、实践力和凝聚力。
在现场案例教学环节中,九三学社北京市委、西城区委、北京大学第二委员会、中国农业大学委员会分别在省级组织、市级组织和基层组织的层面介绍了各自行之有效的做法。使学员更觉参考和借鉴意义。
来自浙江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的郭峻副主任参加完现场教学后,深受启发,当天晚上就通过微信与所在支社人员一起酝酿决定,吸取九三学社中国农业大学委员会的经验,每两个月开办一期“九三讲堂”。
回家的感觉真好
在一条叫万柳的路上,有一幢现代感十足的建筑,红色的外墙被覆着爬山虎,浓绿的叶簇拥着四个启体大字——“九三学社”。
这里就是所有九三学社社员的家,凡是在京举办的培训班都会安排学员回来看一看,一餐简单的饭食,几句贴心的话语,无不涌动着融融的温暖。
第2期骨干培训班的学员们也回家了。
印红副主席跟学员代表坐在一起,倾听学员们对社中央工作的意见建议。她语重心长地说,社中央一直以来都关心每一位社员的成长,并再三叮嘱大家一定要多回家看看,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问题,一定要想到组织、依靠组织。
一顿可口的晚餐之后,一场不加装饰的原生态联欢会拉开帷幕。
撤掉两张餐桌,用椅子围出一块空地就是舞台;两只麦克的功能堪比沿街叫卖的大喇叭,唯一的功能就是扩音;一台笔记本儿充当卡拉OK设备,要么清唱要么跟着原唱一起高歌。
条件如此之简陋,但是小节目一个比一个花哨。有豪情万丈的朗诵,有情感饱满的演唱,有热力奔放的舞蹈,有芳醇浓郁的戏曲,还有令人捧腹的脱口秀……
一位大叔学员毛遂自荐表演一段舞蹈《姑娘结婚了新郎不是我》,伴随着印度那风情万种的音乐,翩然起舞,放弃程式的动作,让肢体肆意挥洒,各种灵动的扭摆、跳跃。观众们的掌声、欢呼声不绝于耳,大家纷纷拿起手机记录下欢快的时刻,包括被吸引着从后厨跑出来的大师傅。事后翻看学员名单才发现这位大叔学员是安庆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的胡万宝副院长,不由感叹一声,这反差也是大了点儿吧!
科学与艺术是人类创造力的一对双生儿,这在九三学社社员身上体现得尤其充分。不说王选与昆曲,也不说韩启德与书法,单看这小小的联欢会上,唐山市人民医院的胡万宁院长一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清亮的嗓音、专业的台风,堪称惊艳;重庆大足周虹副区长带来的一首民歌,像一股来自七彩云南的微风习习掠过人的心湖;研究陶瓷的贾德昌教授一曲《敖包相会》,唱出了草原上悠长的柔情;宝鸡渭滨的车爽副区长一段婉转的秦腔,诉说了一个从厚重历史里款款走出的凄美故事。每个人,每个节目都是陕西李生安教给大家的那句话:嫽扎咧!
充实而美好的日子总是过得太快,1周的培训在学员们的意犹未尽中落下帷幕。
面对离别,四川眉山的王莉茹主任这样说,“在火红的石榴花开的时节,我们带着一颗火热的心,从东西南北中汇聚到首都北京,从陌生到相识相知,我们共同度过了一周紧张而愉快的时光。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就要各奔东西!”
踏上归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王永副院长这样说,“火车开动,依依不舍,我们离开了北京。虽然每年都要来北京十多次,但这次的离开,心情格外不同。因为这次我又结识了这么多精彩难忘的同学,离开意味着暂时的分手。期待不久的将来,能有机会再相见……”
期待更多的重逢,期待幸福来得更猛烈一些。(文/摄影 刘晓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