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精准扶贫再注力 攻坚克难促小康

——贵州威宁扶贫调研工作纪实


对于我们许多人来说,“贫困”只是两个简单的象形文字,是老人们念叨的曾经过往,是书籍电视里起笔铺垫的故事。但是对还有一部分来说,提及“贫困”二字,就变得压抑。贫困,是挣脱不了的世代枷锁,是面对昏暗病榻旁的孝道坚守,也是父母面对子女汪汪双眼的无声叹息。贫困不是梦魇,因为贫困远比梦魇真实!但是,贫困不该被漠视,贫困不该留给孩子。有一些困难的事,总要一些不怕难的人去做。

片段一

3月24日上午7点,一位披着黑色大衣的长者从毕节一间酒店走出,快步登上了停候的面包车。这位长者是全国人大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丛斌。他此行马不停蹄的目的地是九三学社对口帮扶县、国家级重点贫困县贵州省威宁县。此刻距离他结束在毕节召开的统一战线聚力脱贫攻坚专项座谈会才十几个小时。由于参会前一天天气原因造成航班延误导致抵达会议驻地已是会议当天凌晨3时许,紧接着白天的会议以及晚至12时的调研部署安排,挤占得休息时间已是严重不足。

片段二

3月24日上午10点,一条雨雪交加的山道上,一个肩膀宽厚、吐着陕西口音的中年人正在紧握方向盘,他驱车前往的目的地是威宁县哲觉镇的几个中药材种植园。他的车后座坐着两个人,一位是县委接待办的干部,一位是镇里派来的司机。这个开车的人叫陈世忠,他是北京大学药学院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受九三学社中央社会服务部委托,在威宁县考察鱼腥草、天麻、党参、半夏等当地中药材种植情况。因为当地路况太差,各个点离得地方太远,陈教授起了晕车反应,索性便自己开车当起了驾驶员。

游国师(中)

片段三

3月25日下午13点30分,在威宁县人民医院四楼的眼科诊疗室内,一个穿白大褂的女医生跟一个穿灰色西装的中年人说,“游院长,你们几个先去吃饭吧,盒饭都凉了。”中年人摆摆手,一边亲身送走病人家属,一边向门外的值班护士说,“来吧,下一个”。此刻,已经是这位中年人在这个临时安排的吵杂不堪、气味难闻的诊台边站着第3个日头了。这个中年人叫游国师,他是河北石家庄脑系医院的院长。他受九三学社中央社会服务部委托带着医疗队一行4人来到威宁县人民医院,为全县脑瘫患者做免费救治活动。由于县残联对病源数量的预估不足(预估是50人,最后筛查患者是425人),导致医疗队专超负荷工作。爽朗的游院长和几位专家用默契的行动表示,不筛查完最后一位患儿他们不会离开诊疗室。

片段四

3月25日下午7点30分,在毕节飞雄机场的安检通道跑进来两位风尘仆仆的男子,此刻距离他们飞往上海的航班已经不足半小时。这两个人,一个是上海互联家庭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荣,一个是上海开放大学家政专业的负责人徐宏卓。他们刚刚从两个半小时车程外的威宁县座谈会会场来到毕节飞雄机场。他们受九三学社中央社会服务部委托来威宁县考察当地针对农村妇女从事家政服务业培训的情况。因为行程紧,当地没有来得及为两位专家安排晚餐,但是二位专家毫不介意,用李荣的话说,“我们与威宁职业学校签订了合作培训及解决就业的协议,能真切地帮到别人,心里已经很满足啦。”

贫困压不倒希望,障碍搬开就是了,毕竟什么也压不倒一颗向上的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薛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