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洪捷序建言海洋自然保护区规划与建设 张桃林 黄润秋分别回应


9月8日,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第55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建言献策。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主持会议并讲话。新华社记者丁海涛摄

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9月8日下午在京主持召开第55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建言献策。九三学社中央常委、福建省副省长洪捷序在会上呼吁,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规划与建设。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九三学社中央常委、环保部副部长黄润秋分别就相关问题做出回应。

洪捷序在会上呼吁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规划与建设

洪捷序说,目前我国已批准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156个并初步构建了法规政策和管理制度。但因起步较晚,还存在法规政策亟待完善,总体布局、面积、类型存在不足,现行管理体制影响海洋生态保护的完整性,尚未建立海洋保护区经费主渠道等问题。洪捷序就此提出4点建议。一是制定海洋自然保护区中长期发展规划。把重要自然岸线、湿地、水生动物洄游水域纳入统一保护,满足珍稀濒危物种及典型生态系统保护的需要;建立海洋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调动地方积极性,妥善化解保护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实现保护区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强《自然保护区条例》与《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定》以及有关湿地管理法律法规衔接和修订工作。抓紧修订水生野生动物保护规章制度,尽快批准新的《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植物名录》,根据实际需要提高部分濒危物种保护级别;探索将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主要栖息地强制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法律可行性。三是整合部门监管职责。海洋自然保护区涉及海洋、环保、林业等部门,应强化海洋部门在海洋类型保护区的统一管理职能,明确监管责任;把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成效纳入地方政府工作绩效考核内容,提高地方政府建设和发展保护区的积极性。四是加大社会对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支持。畅通信息公开渠道,建立公共监督员制度,提高公众参与度;积极开展社区共建,争取社区渔农配合和参与。

张桃林就相关问题做出回应

张桃林说,农业类自然保护区是整个自然保护区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对典型农业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特有野生动植物资源(物种基因)和生物多样性予以特殊保护,实现多目标多用途多功能开发利用,推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在具体工作中,各级农业部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多措并举不断推进农业类自然保护区(包括草原自然保护区、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点))工作。一是制定出台水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制度,推动保护区依法依规建设和保护。二是强化监督执法检查,例如把草原自然保护区作为草原执法监督重点,组织开展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非法开发建设活动专项执法检查等。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水生生物保护区管理和濒危物种救护资金、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建设资金等,有效保护中华鲟等36种珍稀濒危水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并建立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体系,保护野生稻、野大豆、野生猕猴桃等3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张桃林表示,在管理体制上,水生生物系统是一个开放体系,往往是跨流域、跨省、跨界的,很难像对待陆生生物那样采取封闭式管理。有的委员建议建立健全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这方面我部正在与有关部门协商。对各位委员、专家所提意见建议,农业部将认真研究,积极吸纳,将其及时转化为工作措施。

黄润秋就相关问题做出回应

黄润秋从两方面介绍了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有关情况。一是我国自然保护区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自1956年建立第一处自然保护区以来,经过60年发展,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基本形成类型比较齐全、布局基本合理、功能较为完善的自然保护区体系;法律框架初步建立,制度日益完善,建立了环保部门综合管理与有关部门行业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执法监管加强,管护能力提升,建立卫星遥感监测机制,利用公开约谈、环保督察等多种形式坚决查处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各类违法活动。二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压力依然很大,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中还存在保护与开发的矛盾突出、管理机制有待健全、基础工作薄弱等突出问题。黄润秋表示,下一步环境保护部将推动全社会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贯彻落实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提高认识,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认真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严格国土空间管控,加快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落实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试点方案,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监督执法,并妥善解决自然保护区的历史遗留问题。推动修改自然保护区条例,或将其上升为自然保护区法,督促各地制定完善自然保护区地方法规,推进“一区一规”;进一步明确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性质和职责定位;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形成符合国情的自然保护地分类体系和管理体制。督促有关地方加快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加强人员保障;加快进行勘界立标,明确自然保护区范围界限和功能区划,完善区界标识和警示设施;建成自然保护区天地一体化监测核查体系,构建监测网络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强化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摸清家底;积极实施生物多样性重大工程,山水林天湖生态保护工程;强化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优先建设一批水生生物、海洋和草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建设生态廊道,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

朱维群、赵雨森、关凯、杜鹰、马志伟、钟晓渝、郭层城、李钺锋、马玉红、赵进东、杨兴平、龙长兴、胡四一、高吉喜以及张新安、曹敏也在座谈会上发言。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等也在会上介绍有关情况。

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张庆黎、李海峰、马飚出席座谈会。(穆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