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璋1928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地理系,是我国出国学习人文地理学并获得地理学硕士学位第一人。回国后历任中央大学、清华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系主任,后又创办西北联合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成为我国担任地理系主任时间最长、创办大学地理系最多的人。
1936年,北平师范大学邀请黄国璋来地理系任教,但未能得到中央大学同意。时任北师大地理系主任的王益厓专程到南京,“三顾茅庐”,恳请黄国璋北上。黄国璋感其至诚,同意到北师大任教。他认为,在北师大可以更好地实现为国家培养地理教育人才的夙愿。在征得中央大学校方同意后,黄国璋于1936年9月到北师大任教,担任地理系主任。他到北师大后,雷厉风行,进行一系列改革,决心把这个系办成全国有影响的教学研究单位。在他的努力下,在很短的时间内,北师大地理系在教学质量、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基础设施等方面都有了显著进展。
1936年和1946年黄国璋两度任北平师范大学地理系主任,他针对师大培养目标和教学任务,大力进行改革,积极进行开拓。他治系的一大特点是公而忘私,不存门户之见,千方百计延揽各路名师来系任教。他认为,办好一个系,很重要一条就是必须有一支兵强马壮的师资队伍。他对学生要求严格,学习期间要打好基础,了解和掌握各种自然变化规律,特别要重视地理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重视加强地理基础学习和野外实践,要求师生根据形势变化,不断更新思想和知识,“地理学家的思想应随着人类对地球的活动范围而与时共进”。他要求学生必须学好外语。他英语水平很高,曾亲自给学生讲专业英语课,学生人手一册英文原版地理专著,要求学生能读、译英文专业书刊。黄国璋是一位不畏艰辛,专心敬业的好系主任,他思维敏捷,办事果断,而且以系为家。“为培植未来良好师资及促进地理高深研究,积极充实系中图书、仪器之设备,改善研究之环境,充实课程之内容,指定考题之研究,藉以提高学生之程度;而于学生研究习惯之养成以及研究之训练,尤特加注意,冀学生出校之后,得以自行研究,日图进取。”北师大曾从中英庚款董事会获得两万元补助金,黄国璋全部用来购置图书仪器,改善办学条件。
黄国璋先后讲授过人生地理,北美地理、地理学原理、外国经济地理、中国经济地理等课程。他业务精深、语言风趣、理论联系实际、广征博引、深入浅出,讲课深受学生欢迎。他讲外国经济地理强调“研讨列邦之立国地理基础,从而求其兴盛衰败之因,以作我国之鉴,知彼知己,审查国情,以研讨适应之对策。”从他的讲课中,学生不仅学习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黄国璋尊重知识,爱惜人才,关心年轻教师和学生成长。他经常把一些学生叫到家中座谈,有时把一些新书或外界请他评审的书籍介绍给学生,让参加座谈的学生读后发表意见。学生从中可以学到很多活的知识与读书方法。从座谈中他可以比较深入地了解学生情况。对于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学生,他亲自联系送到国外大学深造,对一些没有条件出国深造的,他也能根据个人条件精心指导,帮助他们选择方向、务使成才。我国许多著名地理学家,诸如任美锷、李旭旦、王德基、徐近之、刘培桐、薛贻源、郑象铣、诸亚平、王树声等都曾受教于黄国璋。
杨胜天在纪念黄国璋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发言
黄国璋是我国地理学一代宗师,今年是黄国璋先生诞辰120周年。在此我们缅怀先贤,感谢先生为中国地理学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感谢先生为北京师大地理学发展奠定的坚实基础,正是因为他当年的努力,树立起北京师大地理学优异的学科精神,保障北京师大地理学一直处于国际地理学发展的前沿。我们一定传承先生所创立的地理学务实致用的学风,为国家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更多的贡献。(作者杨胜天为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原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