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孙中山:改造中国的第一步只有革命


孙中山先生

九三学社主要创始人许德珩

【编者按】11月12日,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为缅怀孙中山先生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所建立的历史功勋,学习、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的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最大限度地把全民族的力量凝聚起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我们编发九三学社主要创始人许德珩上世纪80年代撰写的两篇回忆文章,以为纪念。

一次不平凡的会晤

全国学联成立以后,我被选为学联日刊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负责日刊编辑出版的工作。一九一九年八月的一天,通过廖仲恺先生事先联系,我和男女同学多人,以全国学联代表的名义去见中山先生。不想途中一阵暴雨,及至到了中山先生官邸时,我们的衣服已被淋得尽透。我们向看门人说明来意,看门人说:“今天总统不会客。”我说:“我们要见的是孙中山先生,不是什么总统,而且是事先约好的,为什么不见?”廖仲恺先生听到了我们的声音,急忙走了出来对看门人说:“他们几位是事先约好的,这是我的疏忽,没有通知你。”随后他就把我们让到客厅里坐下,并去通知中山先生。

中山先生出来见面,互相问候之后,我首先说:“我们要见的是革命的孙中山先生,不是什么总统,现在总统有的是,他们做尽坏事,是民众反对的对象。”廖仲恺先生连忙说:“你们几位不是有问题要谈吗?我们现在就转入正题来谈吧!”中山先生这才接着说:“我愿意听听你们的意见。”于是我们分别讲了个人的见解。有的陈述学生运动和一般民众运动的情况,有的指出南北政局都是一团糟,问中山先生有何方针和计划,等等。

中山先生的回答是:你们学生反抗北京政府的行动是很好的,你们的革命精神也是可佩服的。但是你们无非是写文章,开大会,游行请愿,最大的成绩也不过是集合几万人示威游行、罢课、罢工、罢市几天而已。北京政府只要几挺机关枪就可以把示威的学生解决掉。现在,我想给你们五百支枪,去打北京的那些败类,如何?

我听了中山先生的一席话,马上接着说,孙先生也领导过军队,又何止五百支枪,何以革命还是失败了呢?这枪看是掌握在谁的手里,若掌握在人民的手里,就起好的作用;若掌握在军阀手里,就要扼杀民众。武器固然重要,而关键还在于唤起民众,团结民众。此次学生界赤手空拳游行示威,迫使北京政府不得不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罢免,足见民众团结起来威力之强大。

谈了三个多小时之后,我们当中有人说:“现在时间不早了,我们应该告辞了吧!”一直坐在旁边的廖仲恺先生接上去说:“多坐一会,正谈到紧要的关头!”于是中山先生从容而缓慢地回答了我们提出的问题。

中山先生谈话的大意是:一、他要学生们托起枪来,不过是希望学生们的革命精神再提高一步。他并不轻视学生开会、示威等等动员民众起来反抗北京政府的行动,并且相信那些行动都有重要的作用。二、他个人很注意宣传,素来主张宣传与军事并重,不过事实上宣传的工作做得不够,所以不能使一般青年和民众了解他的意见和主张。

当我们告辞时,中山先生高兴地说:“我很喜欢这次痛快的谈话。”归途中,大家边走边谈,觉得这位具有倔强性格的革命家颇能倾听我们的意见。同时也感到,经过护法运动的失败,中山先生已经意识到革命武装的重要,所以他提出要给我们五百支枪,是绝非偶然的。

五四运动对中山先生确实起了推动作用,他在给海外国民党人的一封信里说:“五四运动以后,社会就受到绝大的影响。反动政府虽然顽固恶劣,也不敢正面硬碰。”这表明中山先生对人民群众的力量有所感受。他对于我们创办的《国民》杂志和北大的《每周评论》甚为赞赏,所以指派廖仲恺、朱执信先生等,在上海创办了《建设》杂志和《民国日报》附刊《星期评论》两种刊物,作为宣传民主革命理论的阵地,以“激揭新文化之波澜,灌溉新思想之萌蘖,树立新事业之基础,描绘新计划之雏形。”中山先生在五四运动以后,对一些问题的认识,较前有所提高。他在同年十月的几次讲演中,批判和抛弃了曾经有过的“教育救国”、“实业救国”、“地方自治”等不切实际的想法,明确提出今后“改造中国的第一步只有革命”;革命就是“掘地底陈土”,彻底地打倒封建官僚、武人和政客的统治。中山先生继续前进了。

中山先生顺应历史的潮流,根据人群的需要,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获得了空前的大解放,为以后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在中国民主革命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值此纪念中山先生诞辰114周年之际,想对在台湾的老友表达一下我的看法:中山先生为谋求祖国的统一,耗尽了毕生的精力,他在去世前,还为促进南北统一而抱病北上,这种崇高精神,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回想两次国共合作,相继分裂的成败得失,使我益发相信,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30多年来,祖国大陆和台湾人为地隔开,我们许多老朋友也长期音信断绝,令人十分痛心。过去的分裂,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应该让它成为过去。我们应当遵从孙中山先生的教诲:“和平奋斗救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把祖国大陆和台湾的力量合到一起,在占全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祖国大地上,尽快地建成现代化强国,以不辜负历史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以无愧为黄帝之子孙,以告慰中山先生在天之灵。(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