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

与死神赛跑的人

——记九三学社社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双斌


4月29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九三学社吉林市社员李双斌荣获2016年度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李双斌,九三学社吉林市中心医院委员会主委,吉林市中心医院心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他是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基层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电技术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心电学会常务理事、吉林省卫计委冠心病介入及起博电生理及先天性心脏病质控中心副主任、吉林省医师协会第二届循征医学委员会常务委员、吉林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常委、吉林省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家委员会常委……

李双斌多次前往国内外心血管病诊治中心研修,是吉林地区心血管病学的开拓者和领头人,在吉林地区率先开展冠脉造影检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脉支架置入术,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等先进诊疗技术,填补吉林地区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治疗,发明专利《双电极起博针》,食道超声在心房颤动检查及预防血栓,CARTO技术(三维技术)治疗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速、房速的射频消融术,ICD、CRTD起博器的植入术、血栓抽血技术、IABP技术等治疗,左主干疾病、分叉病变 、CTO病变的介入治疗,FFR、冠状动脉超声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应用,冠状动脉旋磨技术,Boost技术评价支架膨胀不良,省卫计委科研课题-冠状动脉畸形的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介入封堵术治疗等12项医学空白:,为介入心脏病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李双斌承担省市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其中心室造影、心脏超声及640层CT对心功能评价的研究获吉林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冠脉狭窄程度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的研究,获吉林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止血与凝血功能的变化与临床应用研究,获吉林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急性心肌梗塞患者PCI后的心功能与冠状动脉的病变支数血管开通事件的研究,获吉林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双电极起搏针头获得国家专利;编著《基层医师心血管病诊疗手册》、《CHD实用冠心病基础》等。他培养指导硕士研究生8名。李双斌所带领的科室完成冠心病介入治疗4000余例、永久起博器500余例, 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400余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近50例,为来自吉林地区及周边地区的心脏病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曾获得吉林市五一劳动奖章、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优秀带教教师,最好的职工标兵,吉林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2013年;吉林市第九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拔尖人才,在吉林地区乃至吉林省享有较高威望,得到业内同行广泛赞誉。

李双斌从医近30年,从踏上医学征途开始,救治患者的脚步就从未停歇。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默默耕耘,只为让更多的患者能够健康。他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为患者的健康竭尽所能,诠释着一位良医的责任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忙,是他的日常工作状态;严,是他对自己和科里医护人员的要求;技艺精湛,是患者给他的评价;不抛弃,不放弃,是他在拯救患者时的信念。他对每一位患者都尽心竭力,他说: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医生的职业有着神圣的使命,哪怕只有1%的希望,也要用100%的努力去抢救病人。

把患者从鬼门关拽回来

李双斌大学毕业后便到吉林市中心医院从事心脏内科工作,那时,在很多人眼里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他不太爱说话,平时总爱捧本书。值夜班时,只要是来了病人,他都热心帮忙。自己的患者他认真负责地治疗,别人的患者只要有需要他都伸出援手。没有病人的时候,他经常通宵看书,尽情地徜徉在书海里,从而更好地掌握最新医疗技术。李双斌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他认为医生这个职业要求他必须不断地学习,了解最前沿的医术,才能救治更多的患者,为患者解除病痛的折磨。

一天晚上,正在值夜班的李双斌接诊了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孩。患者得的是急性重症心肌炎,送来时,已经处于濒死状态,心跳、脉搏极其微弱。李双斌马上展开救治工作,确诊,用药,心肺复苏,一环接一环。多次心肺复苏后仍没有好转的迹象,在一旁的患者家属以为患者已经死亡,绝望地说放弃抢救吧,随后便放声大哭。李双斌像没有听到患者家属的话一样,继续抢救工作,直到第二天早上,患者终于抢救过来了。患者家属扑通一下子就跪在了李双斌面前,大声说:“奇迹呀!谢谢!”后来,那个女孩慢慢好转并健康出院。女孩在出院时说:“李大夫,谢谢你把我从鬼门关拉了回来,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心脏一旦出现问题,很可能直接威胁到患者生命。李双斌通过多年学习和临床实践,一直想找到更好办法解决患者的病痛。于是,他专门到北京安贞医院和阜外医院进修冠状动脉介入等技术。当时,全国去进修的医生非常多,但他是最能吃苦的一个,掌握技术要领也非常快,得到了全国顶尖专家马长生的认可。回到吉林市后,他在吉林地区率先开展冠脉造影检查、PTCA及支架置入术、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等先进介入诊疗技术。

在李双斌开展这些新技术时,身边的亲朋担心出现问题,曾多次劝他别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他说:我不能为了稳妥,明知道有办法救濒死的患者而不去救,我过不了良心这一关。另外,除了为患者着想,也要为一个科室、一个医院、一个地区的医疗技术着想,要想有发展,就要在先进医疗技术上占领高地。

打着点滴坚守在岗位

在很多人眼里,李双斌就是一个工作狂,一年365天,几乎天天都在工作岗位上,亲自看过每一个病人后,他才能真正放心。

在李双斌心里,患者总是放在第一位。再苦再累,一想到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他都要坚持下去。就连大年三十,救治患者的脚步也从未停歇。2015年春节,科室一下子收了6名心梗患者,每一个患者的病情都十分紧急。手术一台接着一台连轴转,这一站就是20多个小时,李双斌午饭都没有顾上吃。6台手术做下来后,已经是晚上10点多,而全家人都在等他回家吃年夜饭。

前一段时间,因为过度劳累,李双斌犯了鼻炎,还得了重感冒,一直在发烧。为了能给慕名而来的患者看病,他一边打着点滴一边做手术。当时,急诊送来了一个心梗的重症患者,需要马上救治,一听这个消息,他二话没说,把吊瓶拔了下来,直奔患者而去。经过抢救,患者转危为安。

带出一支敢打硬仗的队伍

在李双斌身上,还有一种特别的亲和力,在同事们眼里,他除了是主任外,还是一个老大哥。同事有困难时,他会伸出援助之手;遇到烦心事时,他会全心全意开导。但在工作中,他对医生的要求非常严格,一旦医生犯了错误,他非常严厉地批评,不留一丝情面。他像带兵一样带领整个科室的医护人员,不仅有严明的纪律,也有浓厚的人情味。李双斌非常重视年轻医生的培养,他想把每一名医生都培养成独挡一面的医生。他根据个人的特点安排医生到北京、上海等大医院进修学习。在平时的工作中,他把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每一位年轻医生。现在,在李双斌的带领下,心一病区已经成为一支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队伍。

这就是李双斌,一位医者,一位与死神赛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