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杨新月,九三学社天津市委老龄委委员、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原护理系主任。6月23日,江苏省盐城市阜宁、谢阳等县遭遇强冰雹和龙卷风双重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情发生后,杨新月随即赶往灾区,1周时间里,争分夺秒,为守护灾区群众生命安全作出贡献。她本该享受风轻云淡的退休生活,但是面对灾情却义无反顾奔赴一线,将自己所长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灾区医务工作者,将自己的大爱倾注到每一位被护理的伤者身上。面对质疑,她说,我只想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面对赞扬,她说,没有高尚,只有纯粹。
6月24日,江苏盐城阜宁龙卷风冰雹特别重大灾害造成99人遇难846人受伤。国务院派工作组前往指导抢险救灾,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慰问受灾群众,要求全力组织抢救受伤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并做好遇难人员善后和受灾群众安置工作。6月28日,中华慈善总会长期照护专业委员会组织志愿服务团队征求我个人意见,是否能到盐城第一人民医院指导救护伤员的任务,我义不容辞地答应了。
出发前两日,我认真地复习骨科、外伤的治疗、护理知识,希望能在灾区直接为伤员服务中尽快进入工作角色,不负使命。
我还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志愿者活动,心里既兴奋又忐忑,以前看到朋友退休后从事类似工作很是敬佩,这不是境界高低的问题,而是一种追求,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
因为没买到机票,我只能坐一夜火车,在早晨6:30到达盐城。早餐后匆忙赶往盐城第一人民医院,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左一为杨新月
情况远比我想象的要严重。医院有99名伤病员需要照护,分别住在骨科一楼、二楼53人;胸科九楼22人;脑外十一楼24人,其中ICU监护5人;重症2人。伤员分散在两座楼,4个楼层,7个病区的各个病房。大多是腰、脊柱、脑、胸肋骨和四肢的损伤,而且多是混合伤、开放伤,有的伤口已经感染。我逐一查房了解伤情、床头交班,忙了整整一天时间。看到这么多人受伤,心里感到沉甸甸的,真是天灾无情。作为指导专家可以为伤员服务,为社会做些工作,这是我一直希望的。
参加这次活动的志愿者,第一批来自山东、吉林、湖北,第二批来自安徽、江苏,每个队5个人。他们都是老年院的工作人员,来到这里主要任务是为伤员提供生活照护,但是缺乏专业护理知识。例如,骨牵引伤员护理时不能放松牵引;脊柱外伤患者要轴线翻身,多人协调同时进行;脑外伤的伤员要卧于健侧或平卧;颈椎骨折伤员不能洗头、理发等等。我的任务是指导志愿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规范操作,减轻伤痛和并发症;教会家属一些简单的护理方法;同时提高恢复期伤员自护自理的能力。
伤员中有夫妻,有兄弟,还有一家几口人都受伤的。其中有1名五保户,2名残疾人,还有1名智障患者。伤员中最大的94岁,最小的只有2岁7月。有一名刚毕业的23岁女大学生腰部损伤,下肢失去知觉,怕是截瘫了。很多伤员都是开放伤,牵引、暴露疗法、石膏夹板,还有许多伤员戴着各种引流管,多数伤员活动不便,需要生活照护。包括:进食进水、二便排泄、理发洗头、翻身擦浴。
在这里我看到了每1名志愿者,对伤员的和蔼的态度,真心的付出,不怕脏不怕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举动让我感动。志愿者对伤员充满了爱心,护士不做的工作他们做了,护工做不到的事情他们做到了,这里不谈高尚,只有纯粹,大爱无疆。
社会团体捐献的物资陆续到了,有轮椅、助行器、坐便椅,拐杖和胸带。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这里体会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盐城的天气一会儿骄阳似火,一会儿瓢泼大雨,雨伞都无济于事,把人浇成个落汤鸡,酷暑湿热难挨。毕竟我已年过六旬,还真的有些吃不消,为了不给团队找麻烦,每天多喝水、吃上藿香正气,每天穿梭在医院不同楼层。整整1周时间,完成了两批团队的交接,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
右一为杨新月
有的伤员出院了,有的伤员却还在监护室中,开放性外伤已经感染,主要是年老体弱的伤员,相信志愿者的付出一定会让这些伤员尽快好起来。看着伤员一天天好转,我从心里为他们高兴,衷心祝他们早日康复、重建家园。
通过参加这次志愿者活动,我感受颇深。很多人觉得退休后为子女带孩子、享受天伦之乐是一种幸福,也有很多人觉得退休后四处旅游是一种享受,其实这都没错。在我看来,安排好退休后的生活只要自己觉得幸福就好。我觉得只要有精力、有能力、有体力,还是要为社会做一些事情,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服务社会。敬一丹说,60岁才开始,我赞成。
我在朋友圈里发了一组工作照片,得到了众多点赞,也得到了九三学社组织的关心和问候,我的学生们依旧以我为骄傲。但也有一些人不理解,说我没有必要,到了什么年龄就要干什么事,还有人说我是在做秀。其实,我不想做秀,只想实实在在做点事,做一个继续对社会有用的人。还有人把我说得很高尚,其实没有高尚,只有纯粹,有这样一个机会,我就去了,仅此而已。
人没有必要天天跟这个争,与那个比,生活中的参照物只有自己,自己的内心满足了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想让自己最完美,每个过程都想让自己觉得最美好。我觉得参加这样的活动给自己的生活添加了新色彩,相信正能量永远是光芒四射的。(杨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