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9月25日在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正式启用,标志着FAST正式进入试运行和早期科学观测阶段。九三学社中央常委、FAST工程总经理、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透露,上周FAST在早期科学观测中已成功接收到外行星的信号。他介绍,利用贵州天然喀斯特洼坑作为台址,并在洼坑内铺设数千块单元组成500米球冠状主动反射面,球冠反射面在射电电源方向形成300米口径瞬时抛物面,同时采用轻型索拖动机构和并联机器人,以实现接收机的高精度定位,这是中国"天眼"的三大自主创新。
“启用并不意味着最优,我们希望在未来2年内完成FAST的调试,通过观测已经发现的天体目标,来持续调试验证它的性能。”FAST工程总工艺师王启明说。
根据国际射电望远镜的建设及运行经验,FAST竣工后将进入紧张的调试——试运行观测阶段。美国天文台长安东尼•詹姆斯•比斯利表示,FAST的建成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机会,它让中国科学家走到世界前沿,相信其启用后会对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射电天文学的研究发挥更大贡献。

“宇宙的天体目标非常遥远,对于天文学家来说,总是希望建设更大、灵敏度更高的望远镜,以便观测到更远、更暗弱的天体目标。FAST的建成令人惊叹,会把中国天文学带到世界第一梯队。”SKA总干事菲利普•约翰•戴蒙德说。
199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天文学家约瑟夫•泰勒表示,这是一个新的阶段,FAST是世界一流的低频射电望远镜,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于此。中国在天文领域已经做出了很多贡献,但科学没有边界,我相信全世界天文科学家都会热情参与其中。”
“发现更多脉冲星,从脉冲星中遴选出脉冲信号稳定的毫秒级脉冲星,将来有望应用于空间飞行器导航领域。”严俊说,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都处于概念阶段。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建成,将为科学发现、前沿问题的解决提供独一无二的手段,在日地环境研究,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FAST拥有30个足球场大的接收面积,突破了射电望远镜的百米极限,从概念到选址再到建成,耗时22年。 FAST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科学装置,由中国科学家创新设计、研发制造、组织施工,它被形象地称为“中国天眼”,将在今后10-20年时间里保持世界一流,对于帮助人们揭开宇宙初始混沌、暗物质分布及星系演化等谜团意义重大。